8月17日笔记第七集《声音》如期而至,在前面几期中参与了画外音乐的HAYA乐团终于出镜,他们与藏族玛尼石乐团格茸、丁真一起徜徉在蒙古大草原,共同寻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声音,我们太熟悉了,甚至在生活中似乎忽略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音乐人眼中,声音是音乐,音乐也是声音。这群音乐人在草原和森林中寻找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

本集虽然重在展现声音,但是画面一如既往的美好,一行人骑马行走在浩如烟海的绿色草原中,洁白的蒙古包、栉比的白桦林、潺潺的小溪,一幅幅画面美好的令人恨不得融入进去。

声音,最古老的音乐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它东西跨越118.3万平方公里,拥有6个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承载了人们对辽阔和自由的向往。理塘不缺草原,团队怎么想到去内蒙了呢?

HAYA乐团是支多民族乐团,主唱黛青塔娜是蒙古族人。“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飞到理塘转转就回”,写下这首诗的是六世达赖也是著名的藏族诗人仓央嘉措,他终生没有到理塘。在写下这首诗后,从此下落成谜。不过有一种说法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圆寂。大概基于这两点,他们一起到了内蒙古寻找声音。

丁真首先拜见了藏族歌手格茸老师。在格茸老师那里,丁真见到了许多来自大自然的乐器,我无法一一描述,因为都不认识。或许因为来自大自然,听起来更纯朴。然后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内蒙与HAYA乐团一起寻找声音。

美丽的草原一望无际,一行人骑着马徜徉其间,这幅画面让人想起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美丽的草原与HAYA、丁真还是有些渊源的。藏族人和蒙古人都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他们与大自然共生共息,每一颗草每一片湖都有他们休养生息的痕迹。

音乐是人们从大自然汲取美好的过程,可能是祖先模仿生物的叫声,也许是他们通过击打工具驱赶野兽的声音,或者最后在协调的击打声中庆祝丰收的喜悦。大自然是音乐的母亲,而森林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器。

丁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专业设备来到溪流、森林,收取水流的声音、树木生长的声音,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以及奶牛奔跑和挤牛奶的声音、布谷鸟的叫声。这些源于自然的声音,有些我们常听到,有些我们没有机会听到,那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早以被我们的机器声、汽笛声掩盖。在片中,我们才得以静心聆听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声音,唤醒对自然的认知。

声音,最直接的交流

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在相似的环境中能够唤人们共同的记忆。布谷鸟无论在藏地还是内蒙草原听到都会令人愉悦。印第安人的笛子源自天然,是纯木乐器,或许有着和自然相通的魅力,丁真拿起来不到十分钟很快吹出优美的旋律。在奶牛场,丁真对挤牛奶的声音了如指掌。看着那群黑白相间的奶牛,虽然和家乡的牦牛长得不一样,但是当丁真用他日常放牛的口令赶牛时,奶牛居然都听懂了。丁真与牛群一起奔跑在碧波荡漾的草原,那一刻的自由畅快似乎溢出了屏幕。

音乐无国界,声音同样跨越民族甚至种族。丁真发起的藏语口令,与其说是那是语言不如说是适用所有牧场的声音,因为跨越几千公里不同于牦牛的奶牛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

声音,最温暖的表达

夕阳下,音乐人们坐在湖边的草地上聊着天,忽然下起了小雨,借稀疏的雨声,他们来到湖边一起用蒙古人的方式在桔色的夕阳下祈祷。温馨美好又特别温暖的画面值得铭记。

夜晚降临,红红的篝火燃起来。在噼啪的声响中,丁真与几位老师在篝火前弹起各自的乐器,唱起了丁真家乡的歌《洁白的仙鹤》。蒙古族歌手塔娜口中响起藏语,马头琴在悠扬地低吟,吉他在低唱,丁真在轻声附和,那一刻我突然想掉泪。

在真真思乡的情绪感染下,都怪画面过分美好,都怪歌声过分动听。此刻与下午在洁白的蒙古包前,塔娜老师唱起蒙古长调一样。能否听懂变得不重要,语言在马头琴、吉他等乐器的衬托下,也幻化为一种声音与器乐声音汇集在一起,变成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唱响在这美丽的夜晚。

跳跃的篝火、自由的草原、动人的情歌、美丽的姑娘,这是童话吗?不,这是声音的魅力。它将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器乐和人声巧妙结合在一起,超越地理、跨越族群,以最自由奔放的形式在恢宏的天地间悄然响起。

声音,是自然的韵律,是天地的节拍。它让沟通变得简单,让交流变得融洽。它源于自然,也必将最美的一刻怒放在自然中,与天地共生,与星河同辉。


丁真的自然笔记(2021)

上映日期:2021-07-06(中国大陆)

主演:丁真珍珠 

导演:赵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