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九一八事件开始,抗日战争就已经局部进行,只不过主要的抗争力量来自于国民党军队,而因为意识形态等缘故,过往的正史里常常会避重就轻,这也就为艺术创作留下了很多的留白空间。由虞军豪执导、陆毅与何润东主演的这部《英雄之战》便是一部聚焦于当时军人的作品,只是重点不在于战争时的残酷,而在于战争前的选择。
据导演虞军豪所说,原本《英雄之战》是想要以纯倒叙的方式叙事,由和平年代的“独龙”为养子高若飞讲述多年前他参加抗日战争时的故事,但在跟《天堂电影院》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在聊天讨论时,对方建议可以选择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类似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于是,导演虞军豪让儿童时代的高若飞无意中穿越回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他也遇到了东北军军人独龙、从美国归来的富二代Jason等,见证了在国难当头时作为爱国者的他们的选择……
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而看待事物时更多地接受一些具像性的事物表现为一种细节性的诗话了的展示,而使文本显得更为诗意化。当年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也是如此,特别是后者,在孩子的纯真的视野里,残酷的战争被淡化。受到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影像的虞军豪,则把这种儿童视角贯穿在影片《英雄之战》的始终,如一开场时他将老师视为自己的念想的对象,便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如出一辙,随后他与独龙、Jason等的接触,则是不断的带动着剧情的进展,还带出了他作为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可以说,高若飞在影片开始时虽然并不认同自己的养父及战友们,但因为穿越回到历史时空而目睹了他们的选择之后,养父已经变成了他的精神之父,两人在最后的携手共跑则完成了这段精神的接力之旅(影片也有意的选择让他们参加学校的亲子运动会的接力赛)。
而在儿童视角之外,影片还通过女主角的视角,展现出一场场充满着男色的基情之旅。欧美的电影理论家Steve Neale便在前人劳拉·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基础上,衍生至男性电影,认为在男性类型电影中,常常是持续不断地牵涉虐待狂-被虐待狂式的主题、场景与幻想,使得男性英雄能够立刻被标志为色欲凝视的客体。对于影片《英雄之战》来说,影片高潮戏时独龙与Jason的为了争取当空军而踏上擂台尽力一搏时,便也带有着虐待狂-被虐待狂的意味,而台下观看的,不仅是男性,更有女主角,以及童年高若飞(高若飞也正是通过“凝视”擂台上的比赛而完成了欲望的转移)等。
当然,《英雄之战》也带有不少的缺点,如对于女主角的刻画过于符号化等。只是在这个基情比爱情更为吸引人的时代里,何润东与陆毅的“基情”显然更是影片的主调,更何况还夹杂了儿童视角、女性视角等。

英雄之战(2014)

又名:英雄·本色 / Fighting / A Better Tomorrow

上映日期:2014-03-21(中国大陆)片长:90分钟

主演:陆毅 何润东 魏伊 张志康 侯勇 午马 翁虹 林威 李舒燃 

导演:虞军豪 编剧:虞军豪 Junhao Yu/冯华 Hua Feng

英雄之战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