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看到现在这一季最喜欢的作品。一开始是为了高桥一生看的,但每集的故事节奏不紧不慢,和那些日剧模式化的每集一句金言差太多了。
看完9话的感触实在太多。正好因为课程论文研究日本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和家庭观,要润的角色发现前妻要再婚并且是和一个追寻自己兴趣的人,角色形象的描写瞬间丰满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当代日本年轻人没有自己梦想和欲望,没有追寻所爱和兴趣的勇气的完美缩影。
几个主要的感触
1. 前妻并没有要求他担起家庭的责任疯狂写论文、发表,为了追求成果而做一件事让这件事本身变得越来越无趣,沦落为一个无趣的存在。不知当代日本男性是否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观念,结婚后一定要成为家庭唯一或者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养家”去工作,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人。如果是的话,在这部剧里所要传达的主要价值观之一就是:别人并没有像你所想的那样来看待你这个人。用学术一点的语言就是,我们可能普遍存在着错误的社会规范期望(normative expectation,来源Christina Bicchieri: Norms in the wild):我们以为别人会期待我们这么做,实则不然。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偏差,暂时还没有想到比较好的解释模型,但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源于更大环境的社会期望。换句话说,我们从一个群体中获取并内化一种价值观,但在生命轨迹中受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冲击并强化,如果没有恰当地选择追随那种价值观并为之辅助相应行动的话,这种认知偏差就有可能产生。
2. 相河在7话的时候说自己从喜欢理科,到不喜欢理科,到又重新喜欢理科的心理过程,也是信息量极大的一个段落(这一部分被我写在了另一门讲人力资本管理的课程论文里)。我以前经济过这么一个阶段:认为自己绝不可能把兴趣作为职业来做,因为当兴趣成为了你的核心竞争力,你必须时刻去提高、关注和润色它,从而和市场所寻求的能力相匹配。这个过程本身是痛苦的,因为你执行兴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是取悦他人。所以兴趣绝不能成为自己的职业,或者大一点来说,成为自己的收入来源。但相河自白的这一段把一切都推翻了:我想变得更厉害,为了高人一等,我要让自己在动物方面必须做一点了不起的事,在这样的心态下,观察动物百年的一点都不有趣了。但其实,不管自己做得怎么样,我们都可以自在地生活。换句话说:别人其实并不期待你会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要为了别人去逼迫自己。这种价值看起来非常佛系,也有太多的日本学者谩骂当代的年轻人“什么都不想干,不想买房,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一切都是那么麻烦”,但这或许一种社会压力逼迫下的无奈之举:我们或许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生活的阶层,或者说,如果刻意地让自己变得更好来回应别人的期待,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快乐,心态越来越负面。从这个意义来看,在社会规范下左右的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悲哀。多少年的日剧在弘扬这种“为自己而活”的个人价值,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为的“别人的期待”。
3. 说到底,这个别人又是谁呢?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无形的敌人。
我们很难突破社会的的枷锁,也很容易。简单点概括,这部剧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我相信日本社会的匠人精神某种程度是根深蒂固的,真正让社会节奏、心态变得紧张和负面的是我们对给自己施加的错误期待。佛系的本质可以说是一种兴趣的缺失,因此,这部剧和当前日本社会呼吁的主流价值观是完全相符的。
“别人”并没有期待我们这么做,每个个体都能享受生命的精彩,因为这一切都是奇迹呀。

(p.s. 写着写着觉得和隔壁野兽的价值观有点衔接的地方,先观望一下,看看两边结局如何233)

我们由奇迹构成僕らは奇跡でできている(2018)

又名:我们的奇迹 / 我们是奇迹产生的

主演:高桥一生 荣仓奈奈 要润 儿岛一哉 西畑大吾 矢作穗香 北香 

导演:河野圭太 星野和成 编剧:橋部敦子

我们由奇迹构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