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10-06

神雕侠侣:95神雕和06神雕

1995年TVB版《神雕侠侣》(古天乐、李若彤版)
  
   《神雕侠侣》是金庸最为珍视的“孩子”之一,有众多的读者喜好。因此,把小说拍成电视剧就必须端正态度严肃认真。拍神雕至少需要什么?
  
   针对TVB1995版的“神雕”来说,这个“至少”TVB都远远达不到,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写着“失败”,都透露着编、导、演全方位的糟蹋金庸、糟蹋武侠艺术,这个号称“万年经典”、“超越原著”的“经典”,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不像是“名著改编”,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看不出半点和“金庸武侠”有关的内容,他的整体制作水平在四版“神雕”中可能是颠底的,甚至还不如比他早十年的83版————尽管剧组都是同一拨人,编导演至少在三个方面是不负责任的:
  
   (一)、人物塑造的不负责任:
  
   古天乐不适合演杨过,古天乐的条件不适合演杨过,杨过是阳刚男儿是西狂大侠,古是油头粉面的小白脸,缺乏男儿气概。古天乐十足一个四体不勤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是香港的古惑仔。演之前古天乐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表演实践磨练。演之前,古天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文化水平的他是不可能理解原著精神的。当年古在片场演戏的时候才匆匆忙忙临急抱佛脚把小说读一次,一知半解是非常危险的。他对杨过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对原著的了解严重缺乏,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杨过是不会笑的”,并批评前辈刘德华的杨过认为其“笑得太多”,“杨过是不爱笑的”。
  
   他还说如果他演一个会笑的杨过也就没有必要翻拍。下面是他的原话:“我觉得杨过与刘德华演的是不一样的,杨过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只喜欢小龙女,他不喜欢笑,但是刘德华演的那个‘杨过’却常常笑。”
  
   这就是古天乐对杨过的荒谬理解。原来扶危济困,急人之急,行侠仗义的神雕大侠只喜欢小龙女的,其他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的,真是佩服古天乐的理解水平。杨过喜欢热闹,喜欢外面的花花世界,但是杨过更喜欢小龙女,最后愿意为小龙女而放弃整个世界。由于古天乐对杨过的误解,认为其对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所以他演出来的杨过是不爱热闹,不爱外面的世界的,不爱笑,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厌世杨过。杨过有的是孤傲,但绝对不是孤僻。杨过带上人皮面具不愿意看见熟人,就说明他性格的孤傲!但他带上人皮面具结交了一大堆黑道白道里的众多人物就表示他的性格不孤僻!古天乐把杨过的性格都改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演。他演的杨过忧郁阴柔内敛孤僻、前卫的叛逆、脸谱化的亦正亦邪......这些都不是杨过性格的体现。古天乐在演杨过之前根本就没有受过演戏的专业系统的训练,更没有演戏经验。从他演的杨过感情流露方面就可以知道,眼神无焦点,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感情,演技生涩。杨过狂喜快活的时候原来是用嘴巴说出来的,如果不听他说什么话,根本就不知道他在高兴在开心。无论在绝情谷还是在古墓他的“开心高兴”都是用嘴巴告诉姑姑的,而面无开心高兴之表情。这就是古天乐演绎的不爱笑的杨过。整天紧绷的脸在装酷,诚然这样对于一些MM来说会觉得好看点,但是仅仅为了那么一点好看,开心高兴的时候就是绷紧的一张脸,没有舒颜展眉,如此人生当真痛苦。这就是古天乐,开心的时候只有开心言而无开心颜。正是安能未经磨练演杨过,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若彤不适合演小龙女,首先是长相上就跟小龙女有太大的差距。欧化而宽阔的一张脸,成熟的少妇脸,掩饰不了眼角的鱼尾纹。自从看了原著之后,都知道,小龙女是天真无邪的少女,不是少妇。稍稍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小龙女怎能由少妇来扮演呢?李若彤的长相外貌不便过多讽刺,着重看看她的表演。
  
   小龙女刚开始的时候是冷的,后面才是热的。小龙女的冷不是冷淡也不是冷漠,而是少受物羁,心无外物,一旦她心里面有了杨过之后就不如以前那般冷了。而前期李若彤的演绎的冷只是冷漠冷淡,是看也不看杨过一眼的冷漠。自从小龙女答应孙婆婆要照顾杨过一生一世,她的冷就已经受到热的冲击。杨过进入古墓的第一晚上,小龙女跟他娓娓而谈不知疲倦。小龙女在古墓里面一直掩饰着对杨过的关心,这就是冷的外表。而李若彤没有理解小龙女的内心世界,一味装冷,把小龙女的冷演成了冷漠跟冷淡,是偏离了原著。
如果前期古墓部分李若彤的表演已经很不到位了,越到后面就越跟小龙女风马牛不相及。小龙女自从打破了自己的誓言之后就渐渐回归到少女的天性。所以在英雄大会之上大家开始的时候都不相信她是杨过的师父。在黄蓉的眼里面是天真无邪的少女。在李若彤身上体现的却是成熟老气。李若彤那短暂的青春就被空姐的职业以及恋爱所磨灭,变得成熟。在演小龙女的时候那份青春气息早已荡然无存。她演绎的小龙女没有青春的灵动,眼神暗淡无光,动作僵硬表情太麻木。小龙女是很美的,李若彤却不美。是美女的话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美,即使生病时候的样子都是很美。李若彤演的那几次吐血,是那样的丑态毕露不堪入目。此外,李若彤跟古天乐同样犯下在开心的时候只有开心言而无开心颜的错误,这也是她演技缺乏磨练的表现,她的表演实在太业余。
  
  “神雕侠侣”除了杨过与小龙女至少是要有神雕的,95的那只,抱歉地说,根本就不是神雕,像企鹅。神雕是凶猛的怪鸟,95的却是笨重憨厚的企鹅,完全没有神雕的霸气。书里面说了神雕跟杨过是亦师亦友,而95的却成了古天乐养的宠物一般,经过人工驯化一般失去了凶猛的野性。
  
    至于其他配角演员,到位的极少。次要的配角就不必谈了,重要的配角譬如郭襄、郭靖、黄蓉、程英、陆无双、郭芙、公孙绿萼...这些配角的演绎成败是对整部电视剧有一定影响的,可是95的这些重要的配角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李绮红演的郭襄跟原著的差距较大,25岁的时候才演16岁的郭襄,也太老了吧?郭襄的少女般的纯真毫无体现。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李绮红说话迟钝放慢声调总是慢半拍。衣着打扮以及皮肤如村姑一般,跟郭襄的清雅秀丽相差甚远,这个郭襄算是失败了。
  
    白彪的郭靖一看形象上就跟郭靖不符合了,从“男色”的角度看郭靖的确不需要太帅气,可是郭靖会有这么难看么?这个郭靖最失败的地方不是外形,就在于郭大侠的塑造,郭靖对过儿的父爱、对女儿的严厉、对黄蓉的情爱、乃至最重要的,对大宋子民的爱国之情,在白彪那乏味生涩的表演下成了只说不做的虚无。
  
    魏秋桦的黄蓉阴险奸猾有余而聪慧不足,我不明白的是TVB为什么对于聪明人的理解都是那样的脸谱化。整天笑咪咪的眼睛,无论对谁都是这样,对霍都是这样对一灯大师也是这样,甚至对裘千尺也是这样。好象卖笑一样。
  
    张可颐的程英还算漂亮,不过青衣变成了绿衣,吹箫成了吹笛。程英亲自包粽子给杨过吃变成了到街上去买粽子,真有香港特色。程英小家碧玉外柔内刚的性格在她身上得不到表现,的确让人遗憾。
  
    简佩筠的陆无双没有体现野蛮的一面,书中的陆无双还给人留有印象,而看95的时候却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傅明宪的郭芙算是夸大郭芙讨厌的一面,郭芙还有讨人喜欢的一面的不过她没有体现。傅明宪的哭相是难看的,发怒时候的样子是吓人的。这个郭芙是花痴杨过的纠缠鲁有脚,算是性格混乱的郭芙了。
  
    苏玉华的公孙绿萼形象上跟原著相差太大,书中描写的公孙绿萼是身材丰腴,容颜俏丽,可是是苏玉华的公孙绿萼是瘦削的,嘴巴是尖尖的,衣服是清朝的,背心是现代的,跟书中的描写很不一样。
  
    总的来说,拍神雕没有好演员是不行的,TVB,你当年翻拍神雕前至少要找到一群合适的好演员。
  
二)、硬件设施、投资力度和制作认真态度的不负责任:
    
    神雕不是现代剧不是言情剧不是都市剧不是肥皂剧,神雕是武侠剧是金庸剧。TVB制作的95神雕正是以都市肥皂剧的态度去制作,严重缺乏诚意,是一次没有诚意的翻拍。
  
    首先,拍神雕是需要有优美的风景的。95迷不需要优美的风景的,因为95里面没有。95迷常说,好的电视剧是不需要风景的,人民群众看武侠剧不爱看风景,所以武侠剧是不需要风景的。95迷不需要风景95没有风景,究竟谁需要风景呢?杨过跟小龙女需要风景。原著需要风景。名门大派都坐落于名山美景之中。
  
    杨过醒来,走出石屋。昨晚黑暗中没看得清楚,原来四周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一路上风物佳胜,此处更是个罕见的美景之地。信步而行,只见路旁仙鹤三二、白鹿成群,松鼠小兔,尽皆见人不惊。
  
    风景是小龙女与杨过的共同爱好。美景带来美的心情:
  
    杨过伸出双臂,将她搂在怀里,只觉她身上气息温馨,混和着山谷间花木清气,真令人心魂俱醉,难以自已。
  
  优美的风景成了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爱情发展的重要诠释。
  
  
    两人缓缓走到山脚下,回头只见夕阳在山,照得半天云彩红中泛紫,蓝天薄雾衬着山顶积雪,美艳难言,两人想到在世之时无多,对这丽景更是留恋。
  ..........
    两人偎依着坐在草地之上,遥遥听见武三通高呼两人前去用膳,杨过和小龙女相视一笑,均想:“何必为了一餐,舍却如此美景?”
  
    小龙女留恋跟杨过一起欣赏美景的美好时光,所以到最后她不舍得杨过跟自己一起去死,去那个阴森森的地府世界。这就是小龙女为什么叹道:“幽冥之事,究属渺茫,能够不死,总是不死的好。”的原因。是美丽的风景让小龙女留恋,正是这种留恋,她不想杨过因为她而离开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她才跳断肠崖,并编出16年约期的谎言。
  
    由此可以看出,是谁爱风景,是小龙女与杨过爱风景,我们因为爱小龙女与杨过,所以也爱风景。如果像95的假山油布丑陋不堪的布景,对于留恋美景的小龙女与杨过简直就是虐待跟侮辱。
  
   所以说,拍神雕至少是需要有优美的风景的。
  
     至于服装道具方面95尽显粗陋本色并美其名曰:“朴素”。所以看到村姑版的郭襄也就不奇怪了。
  
   玻璃制作的君子淑女剑,写着“君子”“淑女”的字样也太丑了吧。金轮法王是五个轮的,变成一个轮了。
  
   其他方面,如陆无双出场时候那轿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这些都是太简陋了。
  
   也许TVB会后悔了,早知道95会成为“经典”的话,当初拍摄的时候就认真点对待了。至于特技方面,还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一阳指是激光的,打斗是放烟花的,龙像波若功是有几条绿虫子出来的。“万兽山庄”什么野兽也没有的。
  
     95最没有诚意的体现就是找一群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来扮演十来岁的小孩子,还要观众当这几个成年人是小孩子。粗制滥造缺乏诚意已经远远超过了警戒线。
  
     这些至少是要有的,拥有这些之前,至少需要诚意与专业的态度。
  
三)、不负责任的编剧和导演:
  
     95的监制是李添胜,导演是袁英明。监制就是负责整部片子的质量,如果整部剧失败就表明监制是失败的。一部剧的成败,导演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从失败的表演看袁英明导演,他的表现是失败的。演员发挥好与不好,有一半是跟导演密切相关的。袁英明的失败就在于流水线上的生产方式,保证速度不保质量。所以,演员很多很多表演不到位的镜头都给他通过了。
  
   譬如古天乐那不带感情的表演,李若彤那僵硬的木头都给他通过了。
  
   很多恶劣的镜头譬如杨过抓李莫愁禁区部位,陆无双坐着以享受姿态接受杨过帮她接骨……李若彤好几次丑太百出的吐血都给他通过了。
  
   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古李的对手戏,两人形同陌人,说十分钟只有一分钟是看着对方的,都让通过。
  
   小龙女跟杨过说话的时候一直发呆,木了好几分钟照样也通过了。
  
   单调的画面,暗淡的灯光,落后的拍摄方式,没有什么镜头转换,人物乱成一套......这些都是袁英明导演水平低劣的表现。
  
    至于编剧嘛。95有四位编剧,分别是黄国辉、汤健萍、赵静蓉、陈宝燕。我对编剧的不满意丝毫不亚于两个主演。金庸曾经对不少的港台等地编剧改编其小说时,大肆修改的做法则颇有微言。:“现在港台的编剧有毛病,喜欢加许多材料进去,而原来的内容却不用。如果他们真的能写得好,为甚么不做金庸呢?”而95的失败首当其冲就是编剧的失败。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无耻的编剧,原著中很多值得再三回味的细腻情节没有在95里面出现。书里面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不用,偏偏就要擅作主张通通换掉。加进很多不属于金庸的东西。
  
   满篇都是“混帐”“岂有此理”也佩服编剧的能耐,自己喜欢“混帐”“岂有此理”居然把这些台词泛滥于整部剧之中如游魂野鬼阴魂不散。目前已经发现的“混帐”就有54个,发现的“岂有此理”出现的次数已经达到60次!混帐岂有此理真是在95里面无人不说,无时不说,无地不说!
  
   我痛恨编剧加的小龙女质问杨过:“你有没有良心?”的怨妇台词,
  
   我痛恨编剧给小龙女的:“你这样是何苦呢?”分别对公孙止杨过尹志平三个男人说出来。
  
   我痛恨编剧的台词重复使用,一句“过儿,只要我们在一起,无论去哪都是一样的.....”就用了好几次。
  
   我痛恨编剧加给公孙止对小龙女“求”婚时说的:“柳姑娘,在下知道配不上你,但是在下对柳姑娘的爱天地可鉴,柳姑娘,请你相信我,以后的日子我一定会让你幸福的。柳姑娘,你就委屈嫁给在下啦.....” 而小龙女却答应这样的“求”婚,污蔑了小龙女的形象,编剧真是害人不浅。
  
   我痛恨编剧加了杨过骂街的戏,当着人民群众的面大骂郭靖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禽兽不如的卑鄙小人。
  
   我痛恨编剧加了让杨过承认自己是饭桶的戏。
  
   我痛恨编剧加了杨过在古墓里面对小龙女油腔滑调的台词:“龙姑娘已经长得天仙下凡般美丽,如果每日笑口常开的话,相信你一定会美上加美。”
  
   我痛恨编剧让配角以及群众演员来拍两个主演的马屁。在情节上,我痛恨95删了很多关键情节,删了很多值得回味的情节,
  
   我痛恨95胡改了很多情节,加上很多跟原著相排斥的情节。陆无双成了陆展元的女儿,李莫愁逼死了陆展元,
  
   我痛恨神雕在杨过断臂后才出场,
  
   我痛恨武三通在英雄大会上出现,
  
   我痛恨编剧加了老顽童色迷迷地跟小龙女同居胡闹的情节。
  
   我最最最痛恨的是编剧居然让杨过在绝情谷重遇小龙女的时候,小龙女已经穿上了鲜红的喜服并且盖上了喜帕,被杨过一揭喜帕却露出背叛杨过的心虚模样。
  
   我痛恨编剧的无耻作恶,玷污了小说人物的良好想象。编剧作恶罄竹难书!
  
   难怪有人说:“TVB翻拍的金庸剧就象一个马蜂窝,猛一看,一大团东西还嗡嗡作响挺吓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窟窿连着一个窟窿,一个漏洞套着一串漏洞,密密麻麻还真能吓死人……”
  
   拍神雕侠侣至少需要合适敬业的好演员,至少需要诚意与专业的态度,至少需要好的导演以及好的编剧。这个“至少”95都远远达不到,TVB很多“至少”是没有的。不过他们至少有偶像,至少有粉丝,至少有人喊“经典”。
  
  内地版最大的成果就是前所未有地成功塑造小龙女
  
   讲完95后我还要来说说我现在喜欢的06版本,这个是内地拍摄的,导演是恶名在外的武侠导演张纪中,他之前的片子我几乎没有看过,因为当时我还不能接受他的拍摄风格,虽然他的景色很美,可是我看电视剧也不是在乎景色的,我在乎的是给我的那份感觉。在张决定拍摄06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谁叫神雕侠侣是我最喜欢的金剧呢,虽然我不看好张,可惜还是忍不住关心,选主角的时候我很郁闷,黄晓明是我认为最适合演杨过的人选,老张选了他我很高兴,可是刘亦菲我非常不喜欢,因为看了一眼天龙中的王语嫣我就失望了,这个女孩怎么演技那么差啊,让她演我心目中的小龙女肯定砸,当时我发誓我看内地神雕了。可是两年一过,神雕出来了,我还是忍不住下载看,一看就不能自拔,一直深陷至今。06能打动我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演员的演绎
  
   黄晓明的杨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仅突破之前的几个版本的杨过,并且是最贴近原著的杨过,把杨过的多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对这个杨过心醉不已,这不仅仅是迷他,而是很复杂的感觉,有迷恋,有心疼,有怜惜,有仰慕、、、、总之他的杨过让我打翻了五味瓶,心中百转千回,我想神雕中的女子也是被这个的杨过而打动的吧,因为纯粹帅气是不会让众多女子一生牵挂,甚至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只有这个杨过才能真正让人爱上啊!看完晓明的杨过,我就成了明教成员了,呵呵。
  
   刘亦菲的小龙女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演小龙女的这个人居然就是那个天龙中的王语嫣,变化太惊人了,她终于用她的演技让我对她由鄙夷到喜爱,小妮子真的不简单!刘亦菲的小龙女不仅相貌上面非常符合原著,而且把那个天真貌美、冰清玉洁、会哭会笑、对杨过温柔多情,对世事漠不关心的书中的小龙女给原原本本还原了,如果书中的小龙女是一个虚像的话,刘亦菲的小龙女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教我怎么能够不爱这个小龙女!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06神雕中的配角也十分出色,对于主演来说也不遑多让,郭芙是最美丽骄蛮的,耶律齐是最英俊帅气的,完颜萍是最温柔美丽的,公孙绿萼是最温柔体贴善良的,公孙止是最卑鄙无耻的衣冠禽兽,裘千尺是最恶毒的,这个用了反串,真的是恰到好处。还有郭靖,长得最不像郭靖,可是演的却最像郭靖,那么有气势。黄蓉是一个很好的母亲,也是众多版本中最关心过儿的,李莫愁是妖艳动人的、、、、
  
  2、 主创人员和演员的敬业
  
   06神雕拍摄和后期制作整整花了两年时间,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完美。这个剧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是保证了作品的品质,真的很不容易。为了表现最美好的画面,剧组到各地取景,拍摄非常艰苦。黄晓明就是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内分泌失调,全身浮肿,为了消肿只能不吃饭改吃水果,大冬天零度以下下水拍戏,为了尊重原著使用左手拍断臂后的戏,真的很不简单,让人感动!也足见这个剧组的用心,和态度,对艺术的严谨以及对观众的负责。刘亦菲年纪虽小,可是非常用功,为了表现小龙女的飘逸,冬天穿薄纱,还要下水,吊钢丝,而且她的演技进步这么快,不用心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个06神雕剧组真的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3、 细节和感情戏处理很细腻
  
   06神雕主创人员都很用心拍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而06在处理细节方面就足以见得整个剧组的用心,和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比如说秦腔戏曲的应用等,都可以见证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他们真的是在表现神雕的精髓,连这么细小的情节也不放过,真的是拿对待电影的态度来对待06神雕,是他们的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看到如此美好的电视剧。
  
   对于一些感情戏也处理的很细腻,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荡气回肠爱情,公孙绿萼对杨过的一片深情,郭芙和耶律齐之前的夫妻感情,黄蓉和郭靖之前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李莫愁的痴情以及因爱生恨后的狠毒等等,都让人感动和叹息,这个是其它版本所没有带给我的感觉,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如果不是整个剧组的用心和努力,怎么会给我们这么多感动呢?!
4、 背景和拍摄手法的创新
  
   背景是不用再多说的了,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的像一副油画。而对于武侠的表现形式也06也有了创新,不是模仿港台的拍摄手法,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采用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法,很多内心戏不会用旁白表现,一开始很不习惯,可是越看越觉得好,演员是用演技来展现的,让我们有了看电影的感觉。武打动作的设计很唯美,特别是双剑合壁,真的太惊艳了,第一次有人理解了金庸写的神雕中的古墓派武功就是像舞蹈一般优美而展现在我们观众面前。整个电视剧拍摄的就像是一篇散文一样唯美抒情,真正表现了神雕侠侣的精髓,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
  
  5、 配音
   杨过的配音就是黄晓明,他不是专业配音演员,也许没有很好的经验,可毕竟这个角色是他自己演绎的,最能表现杨过情感的非他莫属
  
   小龙女的配音是06神雕最大的亮点之一,把刘亦菲的小龙女表现的很成熟,很有母性的感觉,看了之后一点也不会觉得是杨过和小龙女是兄妹恋,虽然刘比黄要小很多,可配音却让我们觉得刘要比黄成熟很多,因此光看图片是很难感觉到了,只有看电视剧的时候才能充分感觉到。
  
  
  6、 整个剧组对待06神雕态度
  
   其实前面几个优点我已经强调多遍了,06神雕的主创人员是绝对众多版本中最最用心的,这个才是决定06神雕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初看内地版神雕感觉刘亦菲的表演像小龙女,回头看原著脑海里都由内地版神雕人物形象对号入座。论心理年龄、论人物性格表现,再三琢磨刘亦菲的小龙女的确是历史上最象小龙女的。直到精装版神雕到手,最爱古墓岁月中的小龙女,她比任何一版都认真地抓住小龙女每一个细微的细节,轻轻的一频笑,打小杨过时细微的不忍,听小杨过讲故事时冰冷的外表里流露出的女孩儿的好奇,又马上收敛自己,不愿给过儿发现。看内地神雕他们的确用心揣摩过原著,力图做到贴近原著精神风貌。金庸不是说过如果拍他的作品能像三国演义那般便好了。神雕拍摄的战争场面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的确论战场声势是阵容最强的一版。金庸为何偏爱张纪中的戏,不只是为情面。在金庸的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兵荒马乱的大时代背景下,而之前的神雕只着重表现男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忽略了表现山雨欲来、兵临城下大时代,也是无意在这些大场面上过多投入资金吧。而老金恰恰就注重希望有一部片子能表现他作品恢宏壮宏的时代画面,所以他执着,张纪中所拍摄的战争场面中有不如人意之处,徒有战争场面雏形,而忽略当中人物活动表现,过份集中在杨过身上。但看看之前各版,金庸只能在相对满意中择其一了,所以我觉得他认同张纪中是真心的。
  
   至于张纪中为何从52集剪成了四十集,12集的长度不是开玩笑的,里面拍的到底是什么?有全真、古墓两派来历渊源,有欧阳锋、洪七公之死,还有郭芙与耶律齐的谈恋爱,甚至可能整个枝脉照原著情节而细细叙述下来,包括一些小龙女与杨过之间被删减的枝节,以及我最关心的小龙女重阳宫飞剑完整版本。恐怕张纪中一开始是雄心勃勃要做史上完整再现原著第一人,否则不会拍了五十二集之多!这些都只是猜测了,现在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有遗憾的残本,论场面、论人物塑造不弱于人,仍旧是历来最强的一版,基本上真正最贴近原著的一版。论起内地版中的硬伤,再重看改编中的出现问题其他版并非无可挑剔,存在打乱叙事顺序、破坏人物性格等庇漏,想来金老爷子满意内地神雕也并非托词,因为比较起85版,以及新加坡中某些人物细节的漏洞,内地版神雕侠侣的改编程度还是比较小的,基本保留原著人物性格风骨。
  
   从觉得刘亦菲所饰演的象小龙女,到又重新再看两遍原著,又再细看内地神雕,觉得她是小龙女。若论陈玉莲、范文芳、刘亦菲谁更优胜,非一言半语能胜负的,因为侧重面不同。之前的小龙女,都是偏重于冰冷冰稳而选择对象,何况多版影视《神雕》看到此处,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改动,更有甚者将原著的情节演变顺序打乱,或者当中出现了完全与人物性格特不符的细节。作为当时影视执导者他们考虑的不完全是原著的风貌,还有电视面向观众产生的艺术效果,及其投入成本和产出价值等。纯以其中某位胜于谁,实在有失公允,因为比较的依据是不同的。

我只以原著来论,愈是回头看原著再来看对照内地神雕可以说此版的导演基本上对神雕的理解是比较深入的。一开始会觉得亦菲的演技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仍然青涩之处。打开精装版,现在重看到过儿初长成人。内地神雕首要成功之处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小龙女。这有导演、刘亦菲、化妆、配音的功劳,一改以前选择小龙女偏于冷艳、成熟类型,冷只是小龙女很浅薄的表层,论冷,她的确不如李若彤一双冰眸横扫。此版将重点落在把握小龙女天性良善稚拙天真、不通世俗这一点上,这一点如果作为雕迷是不可否认原著中小龙女最大特点更胜于表层的冷淡,为何现在内地版、港版之争如此强烈呢?当中有多少是神雕迷?而不是砸刘迷,或者只执着于某家龙女迷呢?
  
   我觉得龙女塑造的成功比杨过更加明显,可能会有人反对,这个过程也不是马上得出的,这并非代表刘亦菲的演技比黄晓明好,而是其年龄、加上表演的进步和导演与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理解多方作用产生的结果。黄晓明杨过的塑造算是基本成功,杨过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以及某些情节的塑造上,若将古天乐版与黄晓明比较谁更象杨过,古天乐懦弱一些,而黄晓明演得更放一些,也难以避免有些地方会让人有过的印象。如在较粗鲁地吃粽子等表现,在原著中杨过遇陆无双大敢放肆说笑,但见程英却变得彬彬守礼起来,因为程英有一种让人安稳的能力。我觉得小龙女拥有让杨过疯狂的力量。而程英能有力量让他三思而后行,否则也不会听从程英之言在刺杀郭靖时再三思量。及到断臂后、中年后越见成熟,才能宣告他的成功。
  
   刘亦菲将原著中龙女在古墓岁月中每个细微处演得非常出色。尤其你在看完古墓龙女领小过儿这一段,刘亦菲演技不是炉火纯青,但是这一段细节把握得堪称完美。这龙女在她冷淡的外表下,隐藏着她温暖善良的心灵。她轻轻地递出自己的手,看着小过儿躺在寒玉床上冷得牙齿格格作响,原著中“脸上似笑非笑,大有幸灾乐祸之意”,姑姑打过儿“打到最后两下时只怕他挨受不起,打得更轻些”,在过儿的背后姑姑双眉轻鼙,隐约一丝不忍,手势也明显地轻了下来。杨过道出她心中怜惜他。“小龙女被说中心事,脸上微微一红。小龙女很多非常细微的细节,这些细节细微到很难让人一一用原著去对证和要求影视一定表现出来,但此版做到了。如非有心人再三揣摩原著一一对合,很难会马上得出刘亦菲塑造的小龙女已经是非常成功了的论点。也同样可以说,这版的制作人用心去领会了神雕人物的真正性格特点,如果只看杨龙,我想我该把以前对内地版硬伤的耿耿于怀放下,尤其对于小龙女,我该满足了,内地版的小龙女已经很完美了。
  
   非为捧刘而认同她所演的小龙女,少年亦曾不识龙女花,误以为自己跟随大流想象的冷艳清淡女子便是小龙女。小龙女要的不只是表象,还有她的可亲可爱,通过多次重读,多次细味内地神雕,只有愈发的喜欢小龙女,小龙女的形象也逐渐被一身白衣刘氏龙女所代替。
  
   争论没有意议,某些声称立足原著评小龙女谁为优者, 到底你是不认同刘亦菲,还是不认同她演的小龙女?如果你心中有成见既然不愿意自己解放思想去认识和理解,争辨毫无意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小龙女,我只是说出自己认同了刘亦菲的小龙女,她虽然演技还有青涩之处,但与原著小龙女本色又正好相得益趣。内地版第一亮点处就是成功塑造了可亲可爱的小龙女,小龙女她演得已经是比较完美了,撇开一些其他方面的遗憾,我想我该满足了。
对于TVB来说,神雕侠侣就是一部既不是台庆大戏也不是年度制作大戏(和什么大时代啦金枝欲孽啦冲上云霄啦根本受重视的程度就不同)的很普通的剧集,和一年里制作播出的其余几十部剧集没有什么不同,金庸对于TVB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武侠作者,和梁羽生古龙温瑞安没有什么不同。金庸的小说对于TVB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改编剧本的来源,和其他所有剧集的原作更没有什么不同。
      人家根本没把金庸的小说当名著,更没有事先就跳起来喊‘我要拍经典!我要超越多少多少年之前的旧剧集!’
      TVB为什么拍金庸剧呢?为了赚钱。
      TVB为什么拍剧集呢?为了赚钱。
      TVB为什么一年拍那么多剧集而又要控制成本呢?为了赚钱。
      TVB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的私立电视台,所有的作为,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快的资金回笼,拍剧集不是为了要流传历史万民景仰,而是要在这一季度里尽可能地拉动收视率,让广告费把成本给捞回来。
    
    说得好!TVB本来也没费什么心思去拍,也从来没宣称自己的神雕是最好的最经典的,那就随它去吧,个把追星族再怎么口号“经典”,也改变不了此版电视剧被唾弃的事实。

神雕侠侣(2006)

又名: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

主演:刘亦菲 黄晓明 陈紫函 杨幂 叮当 王洛勇 赵鸿飞 钱博  

导演:于敏 编剧:刘毅 Yi Liu/王雪静 Xuejing Wang/谭岚 Lan Tan/郎雪枫 Xuefeng Lang

神雕侠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