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UA影院,想要看到IMAX-3D版本的《阿凡达》,你必须提前近一个星期网上订票,才能确保你到场后不会吃闭门羹。这种情况至少到20号(上周日)还在持续着。下午2:40的场次,2点左右售票处,你只能见到少数一脸兴奋的人儿,但更多的则是大失所望的人群。影院一天只安排4场IMAX-3D场次,虽然有普通的2D数字版本有票出售,但不少买不到票的观众似乎都无视2D版本,现场直接订几天后的IMAX-3D版场次。

准备好“化身”进电影
宁愿等,也不愿看不完美的《阿凡达》,在我看过IMAX-3D版之后很能理解这种坚持。如果说影片满分是100的话,这一版本的分数可以高达200分。因为,作为好莱坞大片,如果你觉得《勇敢的心》故事好到100分,那《阿凡达》故事也不会比它逊色;如果你认为《变形金刚2》的特效值80分,那《阿凡达》的画面和特效和想象力,加起来也绝对超过100分。不过,像杰克•索利“化身”到阿凡达感受潘朵拉的美,以及人类的恶,你也必须放松心情“化身”到杰克•索利身上,透过他的眼睛,这时你才会不去花无谓的心思寻找《阿凡达》里面一些你可能在其他好莱坞电影中看到的元素,你才会全身心詹姆斯•卡梅隆营造的奇妙世界。

前半部:景物绮丽 风光最抢眼
这部片长160分钟的电影,粗略可以分为两半,前面一部分,Na’vi族的公主娜蒂莉带着化身为阿凡达的杰克在潘朵拉这个奇妙的星球生活。3D版中无论是巨大的“含羞花”被触碰后急速闭合的镜头,还是圣树根须发着白光轻轻摇摆的场面,都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伸手可触,相比起先前官方发布的2D高清片段,更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圣树、奇花、怪草以及“漂浮”空中的大小山头共同构筑了潘朵拉绚丽异常的自然风光。每次发现新奇的植物,我想你的心情可能都会和西格妮•韦弗扮演的格蕾丝博士一样,大叹一声“真想取个样本啊”。
整个潘朵拉星球被这些神奇植物打扮得五彩缤纷,而诸如Ikran、Toruk等色彩浓烈的“大鸟”以及Palulukan、Nantang等凶狠野兽,也为潘朵拉星球增色不少。为了更好地感受潘朵拉星球的美,卡梅隆在电影中段开始安排杰克与娜蒂莉骑鸟飞翔的场面,先前有外国媒体曾抱怨“比翼双飞”的场面很俗,但在观看过程中,随着娜蒂莉与杰克几次的俯冲、翱翔、急停峭壁等动作,场内观众都会很自然地发出“哇……哇……”地声音,显然也是被3D效果的“风景片”给镇住了。当卡梅隆精心安排观众神游潘朵拉的时候,观众要是还不知好歹地指责卡梅隆提供的“游览车”没有做出新意,我想这未免也太任性了。

后半部:战争与毁灭 引起感情共鸣
虽然前半部有着诸如杰克、娜蒂莉大战Nantang;杰克训骑Pa’li以及杰克爬山寻找自己的Ikran等动作场面,但这些与后半部的“天空人”(也就是地球人)大战土著(也就是Na’vi族人)的壮烈场面相比,也只是开胃菜。
如果说前半部分,卡梅隆与工业光魔还有维塔公司创造出来的风光片让人叹为观止的话,那后半部的大战场面则不仅提供逼真得让人感动的风光,而且还有让人目不暇接的动作场面,“鸟骑士”与战斗机在空中大战,机器人和陆战队与Na’vi骑士在森林中搏斗,整个镜头的切换和节奏地铺排,除了让人看到“大场面”之外,也营造了不少泪奔点。人死、物毁,卡梅隆在前半部分极力铺陈的“真善美”如今一步步被蚕食毁灭,你在前面培养出来的对潘朵拉星球的爱有多深,你在后面感受到的痛就有多大。观众的这一感受,在片中与地球人出身,但化身以Na’vi族人重生的杰克,所有的思绪和情感完全对应起来,所谓的观众与角色的共鸣感,我想就在这时候达到最大值。

演员:不是特效的附属品
特效是《阿凡达》最大的看点,这一提法确实没错。从片尾的演职员表排列顺序来看,特效部门的工作人员名单排在最前面,而山姆•沃辛顿、西格尼•韦弗、斯蒂芬•朗和米歇尔•罗德里格兹等明星大腕名字随后才出现。从这也可以看出卡梅隆心目中也主角究竟是谁。
不过,不能因此而磨灭演员们的功劳。山姆•沃辛顿在《终结者4》中塑造的以为自己是人类的机器人形象很受认可,而在《阿凡达》中他饰演的杰克层次更为丰富。西格尼•韦弗饰演的格蕾丝博士专业而又风趣幽默,为电影带来不少笑点和泪奔点。而他们的演技,即使有一大部分是通过“表情捕捉”技术“化身”到Na’vi族那蓝色、偏长的大脸上,依然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用演技驾驭特技,而不是成为其傀儡,这点值得称赞。

故事:流畅的情节包裹独特世界观
如果说前面所提到的东西最大的功臣是特效,也就是维塔公司和工业光魔,那么故事的把握方面则必须归功自编自导的詹姆斯•卡梅隆。不止一家媒体提醒观众尽量降低期望值,因为该片故事很《风中奇缘》,很《与狼共舞》,男主角到了潘朵拉星球后向女主角学习骑怪马驯怪鸟的情景很西部牛仔feel,甚至卡梅隆连男主角的名字都不愿多花心思去想,直接把《泰坦尼克号》中名声显赫的“杰克”又拿来用了一遍。
这些都是事实,但只有在你抱着先入为主的心态看这部电影的情况下,这些原本和电影融为一体的元素才会断裂成一个个刺眼的小片段,折磨你的观影心情。之所以说《阿凡达》很《风中奇缘》,不外乎是因为两部电影同样都是讲述“文明人”闯入“土著”的世界,而“文明人”与“土著”相爱。从大框架来说,两部电影是一样的。从更大的框架来说,这类敌我双方相爱不能爱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古老的戏码去。将故事框架大而化之其实没有必要,卡梅隆给《阿凡达》中两位主角设置了很棒的性格,杰克勇敢而又“像个孩子一样傻”(娜蒂莉的评语),而娜蒂莉直率又大胆(如果再挑剔点,可能你还会觉得这样的性格设置“没新意”吧),杰克与娜蒂莉相知相爱的过程,完全符合两人的性格,一切进行得很自然流畅。
至于很《与狼共舞》的指责,也主要在于杰克学习融入Na’vi族的过程,两片的故事大纲都一样,由互不信任到互为兄弟。但是,卡梅隆为整个Na’vi族创造出生动神秘的文化,这点观众无法无视。Na’vi族的圣树将潘朵拉星球的大小植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个巨大的网络,里面存储着Na’vi族祖先的记忆和情感。而Na’vi族人头上的辫子,有些观众很想当然地就将其和清朝猪尾巴混为一谈,但其实卡梅隆给了辫子更多的作用,这辫子其实像网线一样,Na’vi族人可以将其与潘朵拉星球上的动物、植物接线,共享记忆和情感。而其余诸如“天空人”为了私欲强行要求Na’vi族人搬迁的故事,你大可将其与内地强拆钉子户等事情联想到一起,也可以从中看到宫崎骏《幽灵公主》、《风之谷》等经典电影的影子,但卡梅隆这次意志很坚决,相比起前面提到电影中人终于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犹如童话般美好的结局,卡梅隆很明白人类劣根性无法铲除这一道理,人要真的明白尊重自然这一道理,唯一的可能是,放弃地球籍,成为外星人……
可以看出,卡梅隆确实有将自己的世界观用令人惊叹的画面和流畅的故事包装起来的,因此,不要再从《阿凡达》中寻找让你发挥不良联想的片段,找出这些诸如很《风中奇缘》很《与狼共舞》的片段,并不能给你带来“我看的电影比别人多”这样的满足感,可以“撬起”这些片段,只会破坏你欣赏《阿凡达》时的心情,其实投入进去,你将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阿凡达Avatar(2009)

上映日期:2010-01-04(中国大陆) / 2009-12-18(美国)片长:162分钟

主演:萨姆·沃辛顿 佐伊·索尔达娜 西格妮·韦弗 史蒂芬·朗 米歇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阿凡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