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的《血色清晨》改编自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血色清晨》的这种改编,也许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改编,受到启发,借用所需的元素,拍摄一部脱胎于原著的电影。
通过魔幻现实这种故事形式,成功地将两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就像我上次提到的,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而其思想内涵,却无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所以即使vice如何在白俄投拍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外衣的作品(《水晶天鹅》),也永远无法触及其内核,到最终还是需要一群人上街大喊自由。


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壤可遇而不可求,首先,他需要一块高速发展的土壤,在经济,尤其是文化上造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隔阂且无法对话的文化体系,一种秩序的破坏和另一种秩序的建立,其中的空档,便是书写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
李少红的《血色清晨》与当时许多第五代导演一样,涉及了“文明与愚昧”的主题,却不同于《霸王别姬》或者张艺谋电影中宣扬的进步的文明。这样的文化观念,与罗伯特·布列松的《穆谢特》极为相似,在故事上《血色清晨》与《穆谢特》则同样指涉了一场愚昧的公开谋杀。




《血色清晨》开场便是文明与愚昧的结合体,在一个破败的寺庙中,一群学生正在玩耍,这个开场像极了上次介绍的《猫》Le chat (1971)的开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对比,在开篇就交代了主题。而寺庙里落在地上的大钟和没有脸的佛像,更是代表着原本“愚昧”秩序的破坏。随后,一声:“李老师被杀了。”带走了所有手足无措的小学生。




李明光,全片的主角,被杀的主角,一个在贫困山村中的文化人。在他的身上,被贴满了异类的标签,《大众电影》,诗歌集,泳装女性海报,这些异物是对村中原本奄奄一息的“旧传统”底线的挑战。而李明光的新文化与村中的旧秩序,一直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直到在城里见过大世面,赚了大钱的张强国回到了村里,这种努力维持的平衡被打破。


在《穆谢特》中,穆谢特这个叛逆的代表,同样与周边的传统制度(宗教,父权)在抗争中保持着一种战争平衡,直到一个强暴者的出现,把所有的罪与罚放在了天秤的一侧,从而导致了一方的失败。这一方,往往是新生的力量。
相比李明光,张强国反而是个关键性的主题角色,他是个“尝过城里的姑娘”的人,而他回到村里,是因为“要娶还是得娶乡下女人”。一方面,他是城市文化的排异者,另一方面,他是乡村传统的拥护者,而金钱的魔力,把他变成了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他的出现,其实已经注定了李明光的死亡,那场村中的社戏,其实就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谋杀预告。
于是,话语权出现了矛盾,前文之所以说魔幻现实的故事精髓只有快速跃进的国家人民才能体会。正是因为话语权的行使被赋予给了所有民众,正如《站直啰,别趴下》中的张勇武,当这种权力的赋予与金钱结合,便产生了魔幻的逆转。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规则严明,当你进入一个阶级时,你必须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成为一个资本家,贵族或者平民。
但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大批像张强国,张勇武这样的人。于是,当现代的经济与落后的传统相结合,产下了魔幻现实的怪物(回头看看毒枭,同样的产物,只是背景是由于哥伦比亚国家控制力的薄弱)。


所以,《血色清晨》对于文明与愚昧的看法,与第五代的大部分导演和80年代的大部分电影都不同,文明这只温顺的大猫,也会张开血盆大口,一方面代表文明,另一方面助长愚昧,而片中村民的代表——平娃兄弟,同样变成了文明进步的受害者,在他们被捕时,你会看见他们依然是如此单纯,嘱咐着母亲买化肥的钱放在哪。
在影片最后,我们再次回到开篇那座破败的寺庙。此时,这座破庙却被人挂上了文物的牌匾,小学生从这个乐园里消失,彻底分隔了文明与愚昧,这在宣告了“过去”死亡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证据。也许小学生有了真正的教舍,我们不得而知。


在这场文明对异端的绞杀中,愚昧则用一种相当“仁慈”的方式扮演了一个帮凶。他们寻找李明光,告诉他将死的消息,却又认为这一切早已注定: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清楚。作孽啊。报应。这种仁慈并不能帮助李明光摆脱死亡,带来的只能是更荒诞的结局,李明光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杀死,村民却认为他的死符合“传统”。


如果说《血色清晨》中的绝望来自金钱助长的落后观念,那么《穆谢特》的绝望则来自对周围一切的叛经离道。即使布列松是一个天主教徒,但无论是《乡村牧师日记》或是《驴子巴特萨》中,我们都能看见他对文明进步结果的质疑,宗教在他笔下变成了一种对抗外界的工具,而非像《词语》中那种令人能令人死而复生的信仰。


于是在《穆谢特》里,形形色色的村民代表了各种不同的“信仰”(这个信仰的定义可以参见《人类简史》),穆谢特则像片中被包围绞杀的猎物。所以在银幕中,我们看见了不同的人对穆谢特不同的“救赎”方式,金钱,信仰,贞洁,爱情。这些在他们看来高尚无比的道德观念,对穆谢特来说,是一种以爱之名的伤害。穆谢特最终在这种绝望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血色清晨》和《穆谢特》都展现了一场事先预告的谋杀,李少红和布列松都认为文明与愚昧并非简单的替代。文明的发展就像黎明,带来了不同的信仰,多重信仰带来的冲突,只会让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复杂,党同伐异的传统根深蒂固,黎明依然被灰色笼罩。

血色清晨(1992)

又名:Bloody Morning

上映日期:1992-11(南特三大洲节)/1993-04-10(韩国)片长:94分钟

主演:赵君 胡亚捷 孔琳 解衍 巨兴茂 路辉 王光权 龚朝晖 

导演:李少红 编剧:李少红 Shaohong Li/肖矛 Xiao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