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el-1976
看完这个片子之后去睡了一觉,梦里竟然把这个片重温了一遍,直到脑袋里响起男主和姑妈提前到剧院看“阿依达”,然后交响乐的音乐一直奏着,突然才醒了。

艺术与技术。
饰演Romek Januchta的是未来的导演Juliusz Machulski,他在片中脸上好多青春痘哦,当他第一天到达Wroclaw Opera的人事部任职,剧院工作人员就告诉他,两扇门,一扇是艺术家、表演者走的,另一扇则是他们这些服装、舞台、灯光等技术员走的。
Romek喜欢看彩排、喜欢看排练、希望抽到剧院分配的演出票;而他的同事Sowa却说他不关心这些、毫不关心。当他们开会的时候,Romek提出的是成立一个小组、希望技术人员和艺术家们多交流、擦出更多的火花;而Sowa却一针见血指出“那些艺术家们忽视我们。他们先是忽视自己,然后忽视观众,最后忽视我们。不管怎么说,这间歌剧院已经腐烂了。我们在这里演的是垃圾,我们工作至死所演出的还是老戏码。让我们面对现实:到底有多少人来看?只有一半的座位有观众。”
影片最后,剧院领导找Romek,说愿意支持他成立那个小组——但是前提是他需要写一份报告,关于同事Sowa与某位演员冲突的前因后果——于是,“艺术与技术”变成“艺术与政治”。
影片最后,Romek一个人坐在房间,这时房间内无比光亮,几个方向的窗户外的灯光全部照射进来,他所处的位置完全是光芒万丈——多美好的政治画面——而Romek拿起笔,又放下。无论他怎么写,Sowa都会被牺牲掉。

奇士劳斯基对自己的指涉。
虽然好多人觉得“Amator-1979”是奇氏自传式的电影,但我却总觉得并不那么纯粹和完全,Amator里面他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沉迷,以及到最后他把镜头转向自己,shoot自己、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奇氏更多的是审视这个世界周遭的看似普通市民的人和事,在波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
这部“人员”也被认为是奇氏自传式作品之一,甚至是“最具自传性质的作品之一”,因为他自己1962年完成华沙学院剧场技术学系的学业之后,曾在Teatr Wspolczesny当了一年的服装助理,也就是片中Romek的角色。
因此,“人员”中可以看到奇氏以前的老师,那位女服装设计师,Irena Lorentowicz;包括许多演员,他们都是真正的剧场工作人员(这在演职员名单中可以一一看到)。奇氏自己曾在采访中提到,这部电影的拍摄是有趣的经历,因为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从以前的服装部助理,成为导演;当他作为导演指导剧场角色们演出,他还是忘不了曾经一年的工作期间,自己的工作是为这些演员们服务,为他们准备衣服、洗衣服、洗袜子等。
尽管奇氏自己描述这段经历非常轻松和轻描淡写,然而还是让人禁不住联想,年轻的服装助理奇士劳斯基是不是曾经真的见证过这样一个关于“艺术和技术、艺术与政治”的故事?
除了奇氏自己的身份,片中芭蕾舞演员们的训练、彩排等,也和他自己的纪录片“七个不同年龄的女子”有大量的关联。
更妙的是类似“电车”的后续,在“电车”中,年轻男子偷偷观看车上的年轻女子,却始终没有任何交流;在“人员”中,我们仿佛再次看到了他们:第一次他偷偷看她;第二次他故意不上她的车厢而前一节车厢门却匆匆关上、这时女孩还跟他bye-bye、但当他跳上车内他们依然没有交流;第三次他们并排站着、她在看书、也在感觉着他看自己;第四次他们终于交谈上了、他跟她说自己是剧场工作人员、跟她描述观看“阿依达”开场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和等待开场时的庄严、期待、认真——奇士劳斯基没有描述“阿依达”开场后的精彩,而是把开场前的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就像这两位年轻人的故事、他就是故意、在他们即将(或许)有一个开始的时候停止了关注、就留待观众想象吧,反正这样的故事,全世界不知多少电影描述过。
╮(╯▽╰)╭

人员Personel(1975)

又名:Personnel

上映日期:1975-10(曼海姆 - 海德堡国际电影节) / 1976-01-13(波兰)片长:72分钟

主演:尤利尤斯·马胡尔斯基 米哈乌·塔尔科夫斯基 Wlodzimi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Krzysztof Kieslo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