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当然比一般的电视剧有看头,但盛名之下问题也显而易见:

1. 拍得不细腻,人物不够丰满,特别是正面人物符号化。听说编剧见达康书记火了竟然后悔把陆毅的角色写成男一号,他怎么不自己反省反省为什么他不能把男一写得更有血有肉点儿呢?这个反贪局长从来都是胸有成竹处变不惊,陆毅的表演虽然还有提高空间但私以为编剧的责任更大。故事里的正面人物大多开着天眼,特别是那个陈岩石,天生火眼金睛基本算无遗策,说谁好谁一定坏不了,说谁坏谁也别想逃,感觉有时就是拿着编剧架构故事时事先写好的人物设定念给观众听呢。要说剧透,我看他才是最大剧透呀。当初我认定赵立春是反面大boss,就是在第二集左右拜他(或者他老婆?)所赐。要想知道谁好谁坏,注意各个角色和这位老检察官夫妇俩以采访形式出现的聊天就一目了然了。

2. 人物对话在该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陈推进剧情作用。作者想传递的价值观,对人物的性格分析评价定性,本人理应深埋心底的心路历程思想斗争,甚至别人的所思所想都被直截了当地安排成台词通过各张嘴巴说了出来,实在用对话说不出口的就祭出旁白大宝 (孙区长胸怀宇宙那段属于例外,配上科普教育画面讽刺意味十足,属于该剧难得的神来之笔)。再加上对话内容,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内容,经常乏味生硬得可以直接剪成画外音甚至社论,碰到演员自然点儿的,知道靠语音语调弱化说教成分或者能配合些合理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让画面稍稍丰富些的,这种单调乏味还不觉得太明显,碰到演员+对话都尴尬的时候,简直没法忍。总之,编剧力求对话直白到完全不给观众留出想象空间,这是生怕观众看不懂吗?心理活动全靠说, 演员哪儿还需要通过细节设计表现内心戏呢?编剧的锅,就别甩给演员背了。

3. 大量的两个人的对话戏,可镜头调度要多单调有多单调。轮到甲说话,镜头对准甲,乙一开口,镜头立马转向乙,又是一张几乎标准的正面免冠照。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时,镜头就切来切去,两张大脸你来我往,几秒一个回合。 一场室内戏从头到尾角度机位都不带换的,近景或中景到底,而且镜头大多平视,跟访谈差不多了。这种情况审问戏尤为明显。本来就不生动的台词被摄影剪接简单粗暴的一处理更显生硬。难道导演就不知道好多时候其实是听者的表情更有戏?就算导演偶然想起拍拍听者,也常常抓得不是时候 – 此时听者通常是面无表情,或者是“我已看透一切,您继续演”的一副样子,并没见更多令人回味的内心戏。

4. 情节经不起推敲。先别说欧阳菁看个蛋糕就心理崩溃,那个刘总被陆毅上了堂党课,看了几张照片就要反水,坏人的心理防线都这么不堪一击吗?还有赵二代居然和杀手同一战壕,边聊天边狙击。我虽然没做过买凶杀人的勾当,但起码知道这种事怎么可能真身现形还并肩作战呢?特别还是这么个身份特殊的幕后小老板。一个智斗,唱了一遍又一遍,第一遍我鼓掌称快,精彩,第二遍那就是长得不能再长假得不能再假了。编剧一个梗要用多少次呀?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本来神烦那个毛毛虫,还好后面出来得少,或者是我已养成了自动快进时放空大脑的习惯?总之没那么膈应了。这剧也就三星了,其中两星是题材和天时挣的,另外一星分给各位为台词所苦的演员们,你们真不容易。

人民的名义(2017)

又名:In the Name of People

主演:陆毅 柯蓝 张丰毅 吴刚 许亚军 张志坚 胡静 张凯丽 高亚 

导演:李路 编剧:周梅森 Meisen Zhou

人民的名义的影评

小可
小可 •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