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安塞姆:废墟诗篇(港/台) / Anselm (Das Rauschen der Zeit) / Le bruit du temps, Anselm Kiefer
上映日期:2023-05-17(戛纳电影节)/2023-10-12(德国)片长:93分钟
主演:Anselm Kiefer Daniel Kiefer An
导演:维姆·文德斯
部分http资源不能在https下加载,请将网址切回http.
观看小提示:[DVD标清版] [BD超清版] [HD高清版] [TS抢先版:不清晰]
日期 | 资源名称 | 类型 | 大小 | 下载 |
---|---|---|---|---|
2025-03-20 | viinas.com.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2023.bd1080p.中英双字.mp4 | 下载 |
日期 | 资源名称 | 类型 | 大小 | 下载 |
---|---|---|---|---|
2024-04-06 | 电影天堂viinas.com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2023_bd中英双字.mp4.torrent | 2.09 GB | 下载 |
酷云影视为您提供2023年由Anselm Kiefer Daniel Kiefer Anton Wenders 英格博格·巴赫曼 约瑟夫·博伊斯 保罗·策兰 Martin Heidegger 主演,维姆·文德斯 导演的《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原名《Anselm》/又名《安塞姆:废墟诗篇(港/台) / Anselm (Das Rauschen der Zeit) / Le bruit du temps, Anselm Kiefer》电影在线观看,《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百度云网盘资源以及《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高清mp4迅雷下载,《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BT下载,希望您能喜欢!
安塞姆·基弗是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在影片中中,导演描绘了这位艺术家的形象,采用3D、6K分辨率拍摄,以电影的形式再现了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展现他如何从文学、诗歌、哲学、科学、神话和宗教中汲取灵感,探索人类的存在和历史的轮回。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文德斯追寻基弗的足迹,从故乡德国到他目前在法国的居所,将他的人生阶段与他五十多年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地点联系在一起。
时隔不知多少年的callback —— “我想接住你的目光,当你望了又望而又没人看你”
wD,基弗的成就仅在于,德国人需要他
art
电影节最后一部:基弗的纪录片流年之声,文德斯拍的。用这部电影作为我2024年电影节的尾声简直完美。基弗是我最爱的艺术家之一,文德斯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两个最爱在一起。还记得有一年电影节观看了文德斯拍的《皮娜》,也是3D版,当时皮娜鲍什已经去世了。文德斯的艺术家系列和别人拍得都不太一样,它介于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有非常清晰的作者属性。还记得很多年前在北京的央美亲眼见到过基弗的几件雕塑作品,当时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后来才去慢慢了解他更多的作品。那些向日葵,那些雪白的裙子,燃烧的草丛。本片中,多次提到的诗人保罗策兰,一个犹太人却只能用德语写作。基弗,作为一个德国的艺术家,博伊斯最好的学生,他无可避免地需要审视自己国家的那段历史。这是一部需要安静观看的影片,只有在电影节才能有此机会观看的电影。
相较印刷品,用影像更易呈现基弗的体量和肌理。至于形式,似乎是以表现主义来表现表现主义。
艺术,诗歌,历史,哲学。稳健的运镜和精彩的“串讲”,音画的无缝融合,面对争议的冷静视角,之前应该去大银幕看3D的。
狼豆花的诅咒,妈妈我牵的是谁的手,无人能让杀人犯沉默,而海德格尔如此沉默…保罗策兰太好哭了 自愿成为一个纳粹 不是作为纳粹施暴而是作为纳粹忏悔的基弗也是勇气小孩了 像是《牺牲》的续集
阳光升起的时候,历史重现,永恒通过雕塑而存在。
很美很好睡
Hkiff2024 香港影迷观影素质好高 旁边的女生看手机都是放在帆布包里留个缝看
挺失望的。意识流,闪回,低语,电视机,投影仪的反复运用,一开始蛮喜欢,后面审美疲劳。炫技,炫技,还是炫技。策兰的诗不错。
不是很看的进去,可能我的艺术知识太匮乏了,但是致敬大师
死亡赋格,策兰,海德格尔…私人记忆…私语旁白,AMSR…成长小说,孩童时期与成年时期的对话共处
#SIFF26 6.20 @朵云轩. Let the artist speak. 很好地让艺术家透过作品表面有了阐述空间的记录,而这对艺术家的许多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许多因其吸睛度和争议性而被视作艺术家政治倾向表露的作品。
2024.06.23 @iapm SIFF26
明明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家,结果一开场就大睡了20分钟....(。很期待明年二条城的大展。
看之前并不了解这位艺术家,看完后对基弗和当代艺术本身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这些作品在视觉性和空间感上,确实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冲击力。之前读策兰的《死亡赋格》,感受主要来自语言和意象,但在这部纪录片里,策兰的诗和德语本身都成为基弗创造的灵感与内容贯穿其中。在这种通感和联觉中,我对这首诗的感受边界被极大地拓展了。这部纪录片里的艺术家基弗,常常让我想起塞巴尔德,可能因为他们都是被历史的梦魇和人类的罪恶死死缠住无法脱身、无法忘记的人。他的装置作品,那些扭曲的、暴力的、极端的、甚至可以说变态的呈现方式,让人想起潘德雷斯基的《广岛受难者的哀歌》里那些声效,想起广岛、南京、奥斯维辛、布痕瓦尔德…基弗自己也说,他在画里常常听到尖叫的声音,并且反问道“你没听到吗?”我尤其喜欢他那个《调色盘上的伊卡洛斯》,美极了。
文德斯的“艺词敷格”,太多诗意
作品很惊艳,片子不能完全看懂
26SIFF 坐在第四排,那个沉浸感绝了! 第一次看纪录片还能这么拍,还是3d的! 第一个场景很难让人不震撼啊,古典音乐一起来,整个人都汗毛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