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人间仙境,与喧嚣繁华的都市相比,无论是景色,还是浓郁的藏民族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都强烈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让我们尽情自由的呼吸,无拘无束的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感受着它那份独有的魅力,而我们的上师就是出生在美丽的甘孜州德格县境内,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在很小的时候,上师便开始了寺院生活,从小到大,一直跟随在寺院的一位堪布身边学习和生活,一切起居生活料理,都由当时堪布的母亲悉心照顾。而堪布则承担起对上师勤学佛法的重任,日夜不断,两人间感情很好,如同亲人一般,在十几年的光阴里,堪布不辞辛劳,带着年纪尚小的上师一直四处求学,求学期间,上师与堪布游走于藏地各大宁玛巴寺院,先后依止过很多高僧大德,学习研读了大量经论,当时的交通非常落后,从一个寺院到另一个寺院需要几百公里的路程,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步行,高原的山路大多是狭窄而陡峭的,路面凹凸不平,全是土石路,为了能尽快赶到目的地,有时一天最多要走上50多公里,需要连续几日长途跋涉才能到达,路途的遥远,身体的劳累、吃住的简陋和脚上的血泡,这一切都不足以让他们放慢脚步,因为比起对佛法那份强烈渴望的探求之心,这些都已变得不再重要,求学是艰辛的道路,但上师的内心却一直充满着阳光,拥有无限动力和希望,往昔的岁月里,除了每日念经、看书、磕头是必须完成的功课外,同时还要挑水、做饭、洗衣服等,所有日常家务也都在学习范围之内,上师告诉我们:“我非常开心能为堪布、上师们做事。这些都是福报,一定要好好珍惜,只要能陪伴在上师们的身边,无论是学习还是干活,都是非常幸福的。”古往今来,其实任何事物的延续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承”。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怀有一颗感恩、报答之心,都是尤为重要的,不能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将这份恩德所淡忘与忽略。“传承”背后的那份使命与责任,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应该受到重视和发扬,在藏传佛教文化领域里,“传承”的意义就更为突显,在我们的眼里,修行的岁月是漫长艰苦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上师回忆起当年的往事:“那时只有12、13岁,每天都要早起晚睡,睡眠只有4、5个小时,整日要做很多的功课,每天都很困乏,有时站着都可以打上个小盹,精神好些,就又开始做事。
一天,两位上师在房间里聊天,而我被要求必须在他们面前磕长头做功课。结果未曾料到,磕着磕着居然传来了香甜的呼噜声.当时房间破旧,室内温度很低,而睡在地上的自己一动也不动,身着衣裳十分单薄,两位上师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我们了解到,其实修行的大多数时间里都需要磕长头,有时一天最多要磕3000多个长头,而磕长头对于每个修行者来说,都是必须完成的功课之一,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真正的修行,其实就是从最平凡的生活点滴开始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并且一定要结合闻思修全面系统地学习佛法。训练目的意义所在,就是要求每一位修行者具备一颗特殊的心,每一项学习内容,都包涵着重要的深义,需要修行者运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不断的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还需经受住各种考验,年复一年的训练考核,通过日积月累地沉淀,最后方能获得圆满,而智慧和慈悲则是佛法的核心,也许冥冥之中这一切早已安排好,今时今日的全力以赴,如此精进的学法,都将成为日后朝圣历程坚不可摧的基石,也奠定了修行的道路可以通往更长、更远的地方,时光飞逝,万事万物都在瞬息万变,一切都无法逆转、也不能停止,那些曾经对这位年轻上师有过淳淳教诲、恩重如山的上师们,都先后离开了人世,多少师徒间默契相处、快乐自在的画面,如今都已成为上师心海里最珍贵的记忆!剩下的只有满满地思念与感伤,心中那一盏盏智慧的灯塔熄灭,仿佛一切都不知从何做起,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上师一直认为:今生有幸遇到的每一位上师,对自己都有很大的恩德!每当闭上双眼,就能看到那一张张亲切慈悲的笑脸,曾经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这些宝贵的教诲,都将成为今后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带着上师们的嘱托与期望,在18岁那年结束了游学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寺院,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而乡里由于地处十分偏僻,生活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所有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是上师一直放心不下的心病,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便去看望他们,嘘寒问暖,帮助老人们解决各种问题。能让他们安度晚年成了上师最大的心愿,当那些年迈的老妇人眼里泛着泪花,依依不舍紧紧握住上师的双手时,眼神中透露出的全是期盼与感激,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无论风雪交加还是飞扬尘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师持续帮助着方圆几百公里的牧民们,远远望去,在雪山高原之间,一个不知疲倦、满身泥土的身影,他总是匆匆忙忙奔波在泥泞不平的山路中,就这样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爱!

上师之路(2017)

又名:活佛传世 / 朝圣之路

上映日期:2017-07-25(中国大陆)片长:58分钟

主演:雄秋洛珠 

导演:张智焜 编剧:卓玛/边巴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