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重看86版西游记,真的很精彩,很多有趣的主题等待发掘。比如孙悟空从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到归顺神佛,是否是放弃了自由?佛代表的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存在还是一种“体制”?
看到一个个妖精面对自己的主子都要跪地求饶,想起猴子也是如此求饶佛祖放过他,感到这部作品充满了强权制约的味道:孙悟空擒拿大多的妖怪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和各路神仙的关系。佛祖知道唐僧拿了假经文却不说,明里暗里透露着想要金钱礼物供奉;菩萨大手一挥就给唐僧师徒增加一难,只因为没凑够数。八十一难充斥着“我就要考验考验你/试试你的心性”,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俯视,也是绝对的权力控制。
但我认为西游记并不是一个悲剧。有的人认为猴子从大闹天宫到取经是放弃了自由,我认为这样看待大无不可,也许这里反映了人天生就无法承受无限的自由和力量,会最终走向道德的约束,或寻求与比自己崇高的存在。
又有一种悲来源于被迫的对强权的屈从,比如有的人说“孙悟空还是顺应了体制。”而我并不认为这完全是悲伤的。猴子从见妖怪就打成长到学会变法说服师傅,采用迂回的办法,虽然有时也是被迫,因为有紧箍咒还有各路国王会扣发通关文牒。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猴子从不懂世事(比如筷子都不会使)到懂人情世故,有一种知世但不入世的力量。从见恶就除到看明白是个世界上的恶是除不尽的,和“天地本不全”,这个过程他做到了“悟空”。由此想起佛教里的不作为和顺应自然,有时候会为当代的社会问题所诟病(比如佛教该如何解释种族和性别压迫)。但也许另一种解读方式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因为意识到恶是固有的除不尽的,再多的暴力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