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太像了。
很多恐怖片中都有照镜子的情节,镜子为什么可怕?它不过是光的反射罢了。真正可怕的,是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是我们无法接纳的内心黑暗的一面。
宜修是胖橘的镜子,胖橘不那么美好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点,宜修每一样都有。
胖橘不喜欢宜修,因为不喜欢一面镜子总在眼前晃悠,提醒他:你的过去如此脆弱,而现在如此不堪。
过去,他们都是庶出,同样缺爱,同样是同胞竞争中的失败者。
胖橘竞争母爱输给十四弟,竞争父爱输给十七弟。宜修竞争家族重视和丈夫的爱,都输给姐姐。
后来,他们都掌握了权力,都有虚伪、猜疑、嫉妒、狠毒的一面。
在前朝,胖橘表演君臣相得,杀隆科多、年羹尧的时候毫不手软。在后宫,宜修表演贤惠大度,背后打胎害人一条龙。对待亲人方面,他俩一个杀弟弟,一个杀姐姐,真是绝配,就像在黑暗中纠缠的双胞胎。
太后去世时,胖橘说:“这样的儿歌,您能为我再唱一遍吗?”
胖橘废后时,宜修说:“你可知道,臣妾对你的爱意,不比你对姐姐的少啊。”
他们都是不被爱又努力争取爱的孩子,而爱却如流沙逝于掌心。
看透了胖橘后依然对他有情的人,只有宜修和端妃。但胖橘却对宜修说:“你真是让朕恶心。”
他说的只是宜修吗?他说的也是与宜修相似的自己。排斥宜修,就是排斥自己内心的阴影。
什么是阴影?
荣格说,阴影是我们的负面人格,是所有我们拒绝、痛恨、并想隐藏起来的部分。大橘的阴影,是他的孤独、脆弱、自卑、不安全感。
与阴影相对的是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接受、认同、愿意公开展示的一面,能带给他人好的印象,获得社会的认可。大橘的人格面具,是他的勤政、孝顺、对纯元情深义重。
人格面具与阴影,就像光明与黑暗。一个人站在阳光下时,光越强,他的影子越暗。我们越是认同自己美好的人格面具,认同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内心的阴影就越黑暗,越是被我们厌恶、排斥、逃避。
如果人格面具与阴影剧烈冲突、无法整合,对人格的发展不利,会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
胖橘站在权力的顶峰,这是个近似神的位置,神的身上怎么能有缺点呢?胖橘无法接纳自己的阴影,于是他认为他的自卑、怨恨、虚伪、狠毒、权力欲,都不是自己的,是宜修的。排斥宜修,就等于远离自己内心不美好的部分。
胖橘不爱宜修,本质上是因为,他也不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