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学习艾伦索金的编剧课,所以这段时间随着学习进度在看他的作品。昨天刚看完《好人寥寥》,今天看了《美国总统》之后觉得,虽然这两部片子类型和题材大相径庭,但是放在一起对比我觉得很能印证艾伦索金在编剧课上说的如何展示、挤压障碍。总的来说,我觉得情节上《好人寥寥》更曲折更有可看性,但影片高潮,《美国总统》的情绪更饱满更痛快。以下是我的拙见,权当一个新手肤浅的练习。
艾伦索金用到这两部片子来举例,他没有明说,但我个人觉得这两部展示障碍的方式恰好分别是他说的两种方法:《好人寥寥》对应开门见山的目标加随着情节出现的障碍,《美国总统》则对应开门见山的目标和障碍。我在听课的时候原以为第一种展示障碍的方式会更加有戏剧性,今天看完《美国总统》之后才发现其实不然。两部电影同是以主角的一番慷慨陈词讲剧情推向高潮然后结束,《好人寥寥》中男主在庭上的激辩和《美国总统》男主接受采访时的演讲相比,缺少一种突然间的柳暗花明,或者说被扼住咽喉将死后突然得以松懈的痛快感。
《好人寥寥》中,一开始无从查证,到证人出现,再到证人自杀,到被上校以前途威胁,到良心的拷问,以及最后的比证人自证撒谎,这一层一层地展示障碍,让《好人寥寥》的情节比《美国总统》更曲折更吸引人。但经过前面的展示,我们观众知道主角最后克服障碍的方法(利用上校易怒的性格)以及他终究能成功,以及,前面展示的障碍不够巨大迫切,或者说缺少对障碍的挤压,比如父亲名誉带来的压力,丢掉前途的后果(影片前半部分男主的确让人感觉他没有女主重视自己的职位),到最后女主立场还前后矛盾(前一秒还在为男主不想让上校出庭争执下一秒就说让男主考虑前途放弃挣扎),没有让观众感到一种主角处于“单行道”、“别无退路”、“压力山大”的情境。
但是在《美国总统》中,一开始就展示了阻挡男女主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几座大山,女主和男主处于两个阵营,男主有竞争对手的攻击,喜欢的人在政治上又和自己争支持者,自己的团队和自己时常意见相左,以及咄咄逼人的媒体、“多管闲事”的美国民众。而随着剧情发展,这些矛盾越来越尖锐,障碍越来越大(挤压),将男主逼上“绝路”不得不反,这样的险境将男主最后在媒体面前的临场发挥凸显得更加酣畅淋漓、激情澎湃,男主的形象更加伟岸。
不过在这两部片子中,我还是更喜欢《好人寥寥》,格局更大,立意更深刻。虽然格局和立意都不是我喜欢一部电影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觉得《美国总统》作为爱情喜剧缺了一些幽默和轻快的感觉。
(我写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更改,因为指不定我明天又想出些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