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2-03

白蚁:欲望谜网:欲望无法则

前半部分戏剧冲突明显,探讨道德私刑的问题。一个损害他人的恋物癖和一个有正常心理的人之间的 秘密较量。两个人都在社会的压抑环境中扭曲而无法享受快乐,无论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当主角死去后 ,开始去分析他的前史,他的病怎么来,为什么治不好,以及其母亲承受的痛苦。母亲作为旁观者是理解而拯救的态度,这让主人公更加陷入到矛盾的状态,无法认同自己,也无法否定自己,陷入到偷窃这种罪行中,偷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从而让自己的恋物癖陷入到社会的谴责中。这部分 几乎是治疗的探讨,对主人公的深挖往悲情的方向走,而不是往开放的方向走,主人公在放纵自己,隐藏自己,直到被发现:恋物癖就是等待被发现的罪过,偷窃罪背后是更深的罪。
主人公死后,女主角开始去了解,开始陷入罪责,甚至最后自杀。她从不理解到理解,直到自杀。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解是不可能的,恋物癖患者和普通人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的状态?这种处理让影片更加导向集体的罪责:谴责恋物癖也是一种需要被发现的罪过。
那岂不是说,欲望就是需要被谴责的罪过?但是,欲望需要被认可,无所谓罪过?
这当然不是一部讨论恋物癖的病因和治疗的电影,这部电影讨论的是这些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如何在正常的社会生存下去,或者正常和非正常的边界在哪里。知乎上有很多讨论 ,大部分意见都是恋物癖不害人就没问题,最后能调节就调节,不能调节,也不用自责或自卑。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太过沉重,缺少幽默,让所有人都陷入到一种东亚文化的压抑中。作者虽然是反对对恋物癖的正义的私人制裁,家庭制裁或者国家制裁,但这种欲望本身是否正常而值得鼓励,作者似乎并不明确。
剧情止步于悲情,而没有更多开放性的探讨。导演看不开,我们也还是无法看开。受害的边缘人形象如何转化为多元的边缘人形象,让所有非正常和正常都呈现出一种自然,这才是最重要的点。
恋物癖和反对恋物癖者都有罪责,但双方也都有正确,在两方的冲突当中,如果能呈现出一种对罪恶的普遍的反思,以及对边缘和中心思维的普遍的批判,对人性多元化的欲望的普遍的赞美和认可,那就最好了。西班牙的电影也多是边缘人的欲望,但他们会去把这个当做喜剧来拍,而不是悲剧。
目前所有人都活在一种反自我的扭曲的欲望中,让我看完之后觉得,最好的解脱也许是无欲无求,而不是享受生活。必须用一种更宽容的法律、道德和观念来规范道德,而不是说,用生命本身来测量欲望,无规则,无尺度。
赞美欲望吧,愧疚是对生命的否定。

白蚁:欲望谜网白蟻:慾望謎網(2016)

又名:白蚁 / 颜色失真 / White Ant

上映日期:2017-03-17(中国台湾) / 2016-10-10(釜山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吴慷仁 于台烟 钟瑶 胡玮杰 芳婷 

导演:朱贤哲 编剧:朱贤哲 Hsien-che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