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文艺风赏公众号)

从柏林电影节大奖,到横扫台北电影奖,再到分量足够重的四座金马,可怕的获奖记录,却在豆瓣被三千多人打出7分左右的相对低分,从数据上来看,这部电影的确是让人一时无法直观感受它是否优秀的片子。而通过毫无亮点的预告片,通过并未在国内上映的现况,这部电影隔绝了大部分的人,它所吸引的那部分小众的观影族群,好像对它也并不是很满意。
这部片子磨难也是挺多的。
剧组很穷,在剧中饰演母亲的吕雪凤老师自己贴钱出来,剧中的演员几乎都没有片酬,只拿少量车马费。离上映前几个月,身兼编剧的张作骥导演,突然被卷入算是扑朔迷离的友人性侵案,被判刑近四年。张作骥导演坚持自己是无辜的,被冤枉的,身在牢中,错过了之后的《醉·生梦死》斩获各大影展的欣喜时刻。
整个幕后八卦就是一出真实的醉生梦死。
出自朱熹笔下的“醉生梦死”这个成语,实在太过于复杂和厚重,随便举两个它的近义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阵仗太大,自由度太低,内涵太弱,高下立现。
不是什么都配得上这四个字,而这部电影,无论幕前幕后,都是对醉生梦死最完美的,百分百的注释。

——华语体系下仅存的三块语种阵地
真正能扛住大荧幕,有生态区,软文化,有丰富造歌系统的语种,除了普通话外,只剩下粤语和闽南台语了。港台腔和台湾腔式的普通话经常会被人取笑,但粤语和闽南台语却是公认的,和普通话不在一个垂直线上的美。粤语精致,文雅,闽南台语浓烈,澎湃,标签烙印浓重。闽南台语天生就适合撒狗血,原始生命力充沛,挣扎强烈。
如果把普通话比喻成一楼大堂,粤语便是二楼观景阳台,闽南台语便地下室泊车场。

只要列出闽南台语的母音韵母:“阿、鞋、 窝、乌、衣、污、哑、猪、锅”,几乎就可以从字面上感受到这个语系,包括这部电影的基本基调了。《醉·生梦死》全片贯穿闽南台语对白,混杂少量普通话、英语,而闽南台语的气氛台词,风俗台词,呢念台词,黑话行话,几乎都在男主角“老鼠”身上,堪称一部闽南台语大观式教科书电影。仅仅处于此目的,已经可以列入方言研究学者的必看看单。
用比较流行的噱头,完全可以说是“一部戏看尽闽南台语”。

——混混小台客,靠女人的牛郎,品学兼优的零,谁才是食物链最底层的人?
男主角老鼠,启用的是一个原本想来剧组打杂工的新人。外形不算亮眼,有点像柯有伦混合周杰伦,演技也不算精湛,片子里有一场在河岸的由远及近的落泪戏,从全身景到脸部大特写,需要哭,男主角用的是生理上的方法,提前1分钟到1分半钟开始不眨眼睛,以便眼睛酸涩,完成定点定时落泪,几乎是用损失一切表演细节的方式来完成时机上的剧情需要。但导演依旧选择用他,因为他和戏中男主角老鼠设定是一致的,也就是台客。
之后,男主角用了一切他能做到最好的,证明了导演选角的恰当和合理。全篇各种情绪的闽南台语台词,笑怒悲三种情绪各种比例的参杂,快慢短长,每一句说出口的台词,都弥补了他面部演技的不足,甚至加分。最后进一步还原了台客这种人物,虽然怂,但又专独,和少量的仅仅只对一两个人才显露的,可爱。

长得像韩国天王张东健的硕哥,一个靠赚女人钱的牛郎,为他爱过的女友捐过一个肾,和老女人结过婚,有个女儿但他抛弃了,住在年轻现女友的家里,晚上在夜场陪富婆喝酒,靠用身体供女人玩乐赚钱,对外谎称这一切是为了给母亲治病,其实母亲早就死了。他的身边充斥的全是女人,他利用女人,也从某种程度上伤害女人,但从来不攻击女人。
全片里都是女人用钞票羞辱他,女友当街在西门町甩他耳光,用红酒开瓶器把他捅成重伤,也许捅死了。
他高大威猛,让男人崇拜。他完全有能力还手,甚至自保,但他从来不反抗来自女人的伤害。

老鼠的亲哥哥,一个优质的同性恋,中学读建中,大学读台大,去美国深造工作,最后为情闹自杀,灰落落回到老家,依旧在瘪暗狭促的破房子里健身,去小电影公司上班,晚上裸上半身在同志夜店跳舞,只和老外约炮。

三个男性角色,从某种角度上又象征了普通话、粤语、闽南台语这三种华语体系的微妙关系。

——一个可把三十分的故事拍成八十分电影的导演
整部电影,可以说是张作骥导演全面才华的展示。

哥哥这个角色体现了张作骥导演可怕的观察力。很多年纪颇大的男性导演,完全不了解现阶段同志生活的现状,还要去闭门造车式地拍一些同志在2010年后被迫害,被歧视的电影,还要消费同志群体,白眼都让人翻不过来。哥哥可以在市中心步行街,可以随意陌生人坦言自己的性向,陌生人也不会像怪物一样看他,这才是当今的常态。
而张作骥导演鹤立鸡群的点就是,他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种生态圈,大部分的零,无论在性的地位上,还是在感情的地位上,都处在底端,所以他们得付出比女人,比壹,比直男无数倍的努力和自我提升,才能求到偶,才能配得上拥有爱情。

全片的第一个高潮,是一段混剪。
窗外平台上,哥哥和牛郎跳着暧昧好玩的舞蹈;房内桌子上,弟弟用偷来的行车记录仪,拍着蚂蚁和蛆的搏斗。整个影院突然之间活过来了,有人笑,有人在叹气,叹气的之后也笑了,笑的人慢慢又笑不出来了……这段实在神来之笔,太妙不可言了。
之后无论是哥哥和牛郎的刻意偶遇,弟弟和哑女的卑微浪漫,牛郎和表姐的情感缠绕,表姐和弟弟的心酸酗酒……每一场戏,导演都展示了自己天生的捕捉细微情绪的高超能力。用一个精确到微米的尺子,一点点给观众量出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感情。

——吕雪凤影后级别的两场震撼大戏
歌仔戏老戏骨吕雪凤,饰演爱酗酒的母亲,全片只有四场戏。
第一场戏在预告片里,发挥平平,中规中矩,像素颜的蓝心湄。
第二场戏便是影后级的和哥哥的争吵哭戏,长镜头,一镜到底。因为哥哥的选角也是不需要多会演戏的,符合人设就行。所以这场戏里,哥哥只有一个背影,慢慢变成只有一只手臂的影子。吕雪凤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肢体的变化,不但完美演出了自己的戏份,还顺带补完了空缺的哥哥的戏份,几乎能让观众感觉到背对着大家的哥哥的样子,霎时让人站在了更高的维度来观影。
一张脸演两个人的戏,碾压级的表演。
而第三场戏,则是全剧的引线,暗扣,解药——母亲躺在地上,已经死了大半月了,才被从高雄回来的弟弟发现。吕雪凤躺在大概有一千只蛆的地上,身上还爬满了几百只蛆。
实景拍摄,零特效。

所有精彩的戏份,导演全部藏起来了,保密性极高,预告片里一点都没剪进去,宣发剧照里一张都没曝光。当这种戏,不用于预告片,不用于宣传,它们变不再是噱头了,而是真正导演需要的艺术表现。

——风水不好的房子要早点搬
107分钟的电影,超过一半片长的时间的主场景,他们家的房子,经过无数个机位的观影体验,内外景一览俱全。走出影厅后,我和友人都竟然无法描绘出,他们住的到底是什么房子?是在山上?还是在河边?有阁楼?还是平房?有几间房间?几个卫生间?什么格局?我们无法形容出来,无法描述出来,甚至无法想象出来。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再纵观这一家人的一生,悲催诡异,多多少少还是要信一点风水学吧。
但这又让我更佩服张作骥导演了,他的综合细节细到可怕。他拍梦境,拍臆想,只用弟弟肩膀上一根拧着的书包带就可,事后梳理完整个错乱的时间线,又一次让我拍案叫绝。
友人问我看完这部电影,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我心想娄烨导演看完后应该会气死吧,这部电影让娄烨显得矮了10厘米。

“据悉,一般刑期必须超过一半的时间才能申请假释出狱,而3年零10个月的刑期至少也得等到2017年坐满1年11个月的时间,如果想要看到张作骥的下一部作品,大概得等到2020年。”
晚上回到家,补完这条新闻后,我真的很担心娄烨导演。
娄烨导演,你的时间不多了哦。

醉·生梦死(2015)

又名:爱是蓝色的 / 醉生梦死 / Thanatos, Drunk

上映日期:2015-08-07(中国台湾)片长:107分钟

主演:李鸿其 黄尚禾 吕雪凤 郑人硕 张寗 王静婷 

导演:张作骥 编剧:张作骥 Tso-chi Chang

醉·生梦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