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带着镣铐跳舞”的主旋律作品,却能描摹出动人的时代风貌,靠得是独特的家国情怀。研讨会上,专家把《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与《无问西东》对比——后者虽然是为清华校庆拍摄的“订制”电影,但与《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一样,有凝聚人心、振奋国民的时代精神。



对主创而言,让时代精神落地,使故事鲜活可感,难度可谓不小。要知道,倘若使得人物经历与时代历程水乳交融,那么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家国情怀,最终又沦为社会政治历史的无聊背景板。
塑造清晰可感的典型人物,让性格有层次、有发展、有缺憾的人物错步上台,成为《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创作秘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分析张利军人物特征:“年轻时,张利军贫嘴没正形,有冲动、浮躁、任性的特征,以至于升职失败有些自暴自弃;但另一方面,他能力突出,责任感强,有顾大局的大气;等到改革开放的军转民后,张利军思想观念的开放与进步,又体现出来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也表示,接地气而不流俗的人物塑造,让有缺陷有优点的性格呈现完整与统一:“在女性角色方面,向晴热情而直接,身上没有虚情假意,没有高官子女的矫情和距离感。当她突然离我们而去时,这样的牺牲才会让我们格外扼腕叹息。”
集体澡堂、拔河比赛等生活场景的渲染,浓墨重彩地还原了大三线生活图景,让人物在日常生活的途径中,完成了艺术氛围的塑造。正如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所说,“正是在频繁的生活细节与世界当中,《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强烈的叙事性前提下,完成了艺术性的呈现”。



谱一曲青春赞歌,唱一出热血大戏,写一部航天史诗,正是通过人物生命经历与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浑然一体,人物命运与大三线命运实现了高度的一体性,让特殊年代人物群像赋予剧集历史感。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2018)

又名:梦想年华大三线

主演:杨烁 苏青 练练 任程伟 倪大红 荆浩 夏凡 孔琳 高明  

导演:韩晓军 编剧:王之理 Zhili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