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上的斯旺·阿尔洛置身于奶牛的黑白色块之间,显出一种超过真实年龄的稳重。
导演于贝尔·夏鲁尔同样如此,与多数处女作的创作动机一样,这部影片的灵感来自于他的人生经历——夏鲁尔家就是开奶牛场的。当疯牛病肆虐欧洲时,他与父母一起担忧自家农场的命运,那份心情毕生难忘,检疫局处决所有奶牛的一幕,虽然没有出现在童年记忆里,却在十几年后的银幕上呈现了——当毁灭真正降临时,反而没有撕心裂肺的愤怒,这就是人生。
人与牛之间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情感的纽带,年轻的导演没有陷入煽情,这一点颇令人倾佩,更符合“成长的痛苦”这条暗线主题。当“小农夫”皮埃尔自己处理患病的奶牛时,他站在的是农场主的立场,为了止损果断采取措施,甚至不惜“毁尸灭迹”;但面对那头新生不久的小奶牛时,他又是如此不舍——这毕竟是亲手接生的生命,把它带到这个世界没几天,又要把它亲手送走。导演使用了大量的中景和特写,深入皮埃尔并不强大的内心,饰演者阿尔洛虽是八零后,但从童星一路走来,演技倒也磨练得沉稳自如。独自为牛接生的小高潮,让皮埃尔对经营农场有了自信,这可以说是表演可信度的起点,之后则一直被不断的“剥削”,强化跌落的命运感。片中那种令人同情的自负,固执而又贴合角色年龄的性格塑造,让阿尔洛几无争议地斩获了今年恺撒奖的影帝殊荣。

能从La Fémis这个法国顶尖电影学院毕业,夏鲁尔扎实的专业教育,让他清晰地把握形式与主题的契合。影片中牛背流血的症状并非虚构,真实的疯牛病也的确具有传染性,能否传染给人,浴室那场戏给了触目惊心的画面,把潜意识的恐慌扩大到了极致。作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农产品大国,农业在法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法国也有不少农村题材影片,如前年热卖的《贝利耶一家》相比之下,《小农夫》基调上就少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也回避了家人互助的温情,那种现实主义的残酷和孤独感,倒更像是2008年雷蒙·德帕东拿下路易·德吕克奖的纪录片《现代生活》。

传统的家族经营,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和游戏规则,这就是皮埃尔一家身处的“现代生活”。按理说这么大的牛丢了,要瞒过检疫局也不容易,擅自宰杀病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人被“抄家”后拿不到任何补偿,这是很多法国农民最担心的情况,片中也确有惨痛的先例,增添了皮埃尔的恐慌和焦虑感。从英雄主义的角度看,他的做法也有“一人对抗体制”的悲情意味,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不信任自己的亲妹妹,这固然是性格使然,也代表了法国民众对于官僚化的政府和欧盟的普遍情绪。但反抗是徒劳的,当局带走了一切,只留给皮埃尔一个空荡荡的牛棚。唯有走出田野,眼前一条阳关道时,才察觉一夜之间又长大了,放下了所有,重新上路。
Luc

小农夫Petit Paysan(2017)

又名:小农民 / Bloody Milk

上映日期:2017-05-20(戛纳电影节) / 2017-08-30(法国)片长:90分钟

主演:斯万·阿劳德 莎拉·纪欧多 伊莎贝尔·冈德列 伯利·兰内尔 

导演:于贝尔·夏鲁埃尔 编剧:克劳德·勒·帕佩 Claude Le Pape/于贝尔·夏鲁埃尔 Hubert Char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