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看到几个画面,会一起流泪。
1.主角老师的成长线
一个天生异于常人、说话中间就会抽搐、异响的人,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
她坚持了想做老师的愿望,5年,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做一个学风、成绩、孩子出身最差的班级的班主任。
在被父亲抛出去银行的时候,倔强坚持;被学生整的时候坚持,还自己背锅;学生闹出问题,被学生讽刺,你控制不住天生的毛病时,一个人做到窗户边咬自己的手、拍自己的脸……
事实如此,天生如此……这条线的高潮,在奈娜和父亲之间的对话:父亲觉得孩子不正常,想去“治愈”,帮她点餐;但孩子只能接受自己。最后父女终于往下,不用证明自己,终于可以接受自己的事实、天生。
2.贫民窟学生的成长线
和《起跑线》有些类似,私立精英学校,因为特殊原因而接收来自贫民窟的学生,阶层的差距和偏见,最终这些学生不再努力,自暴自弃。
奈娜教孩子们,最开始是改变自己一点点,收敛一些顽皮一点点。
到贫民窟家访,认识到另一个阶层的常态,然后被鼓励,数学这么好,不只是可以去玩赌博,可以去股票市场玩,这就是学习的意义,做好铺垫。
奈娜的第二步,“你们对自己责备太多”,让孩子们在本子末页写上对自己的责备,然后折成纸飞机,让他们成为助飞的一面,很有仪式感。
影片编剧埋下了一个点:放下责备之后,更本质的是相信他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后能经过考验。
所以后面的情节,是那2个没有写下字的男生,报复别人的偏见,面对试题泄漏的诱惑,遇到挫折,被同一群体的人否定,最后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
“她是在身体结巴,你是在心里结巴”。这句批判男生的台词也很有力啊。因为还是脆弱,所以被别人歧视时,采用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去报复。
这样子来看,接受自己,才能无视别人的歧视。但接受自己的背后,是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自我实现。
最近找工作,倒真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了。
一个进校的英语AI公司,创始大BOSS中科大毕业,留学咨询大咖,多年中科大广东招生人,孩子还是某名高中第一个上Stanford的人。面试到我,问题是:哪里人?不是金山中学?为什么不上中大?分不够?华工也有文科?……
从提高中开始,再到大学……好吧,也许真是做留学内行的高手,细化到潮汕地区最好的高中都知道。问到这些的时候我呼吸很深,最好只好告辞。在电梯里里蹲下痛哭了一小会。
感觉到自己就像《银河补习班》里,被揍得鼻青脸肿后的爸爸,儿子说“爸爸,太难了”。后面的情节是邻居上门吵架,他发火摔杂物架说“我不会认输的!”
“我不会认输的”——但是却感觉到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底气说这句话了——为什么没有上中大?分不够啊,这就是高考的成绩和序列啊;第一份工作我用了2年狂加班才把这份简历刷掉,但现实中,毕业5年,新经验2年多的资历和能力在那里……
如果我说,高考前我经历了来自家庭纷争、不够灵活等于没前途的亲人的否定;是啊,像这位大BOSS那样的有钱人的家庭的孩子多才多艺,我只不过是要去爷爷杂货里帮忙的grocery girl;又是啊,我弟就是中科大和同济的,华南理工比起来就是渣呀,当然人家佛山珠三角的资源比潮汕更好,这也是一个因素……
高三下学期的时候,我爷爷还会说,你看以前**读书也没那么好,现在也挺好的呀,意思是说我高考也没那么重要,反正没啥前途;确实庆幸那时候有历史老师,“你不要自我封闭”,这样的关注和肯定给我后面以超级平和的心态去高考。
阶层的歧视的问题,我在初中就知道了:学校老教师说的,有的班级是被“交待”过的,选好的老师;家里双职工的、离婚的,会被认为素质较差——而我所在的班级,就是这样,学风很差,尖子生只有我和第一名稳定,总成绩倒数。
我也曾像电影里那样,试着去改学风,分享尖子补习班的题……最后是没有改变什么——但是我从一个被孤立的尖子生,反而收到了一些同学的肯定。
现在做在线教育,我自己也渐渐感觉到一些冲突。
进校工具和商业模式,背后的盈利模式;
商业达到效果最佳的,有焦虑营销,这种情绪转嫁给孩子;
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运营技能还要提升。
但再想想,也可以安慰自己,我也确实是在自己已有的环境基础上做最大努力了呀。
即便确实没有别人的环境和心理上的支持,自己的成绩也可以去985211的学校;
第一份工作,解决了一些人一些事,我才可以去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嗝嗝老师Hichki(2018)

又名:我的破嗝Miss(港) / 我的嗝嗝老师(台) / 图雷特之爱

上映日期:2018-10-12(中国大陆) / 2018-03-23(印度)片长:120分钟

主演:拉妮·玛克赫吉 内拉吉·卡比 萨钦 苏普丽雅·皮尔加卡尔  

导演:西达夫·马贺拉 编剧:Anckur Chaudhry/Siddharth Malhotra/Ambar Hadap/Ganesh Pandit

嗝嗝老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