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伦敦及百老汇上演,轰动全球,超级天团ABBA乐队也名噪一时;10年前改编的电影版上映,老戏骨梅里尔斯特里普、007皮尔斯布鲁斯南、英伦绅士科林费斯、维秘女神阿曼达等众星云集,让从不了解音乐剧的我第一次体会到音乐剧的魅力,买来的原声带也听了无数遍;5年前,中文版《妈妈咪呀》武汉剧院上演,耳熟能详的歌曲用不同语言演唱,依旧魅力不减。如今,《妈妈咪呀2》强势回归。
剧情方面,节奏依旧与前部保持一致,前段欢乐,中段悲伤,后段感动,光影流动着希腊海岛的蓝与白,故事传达着对自由灵魂的追寻和对母爱伟大的致敬。
电影在豪华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引入更多新鲜血液,其中最亮眼的要数饰演年轻版“唐纳”的莉莉詹姆斯,不论演技还是唱功,举手投足都不输给老年版的梅姨,后生可畏!而奥斯卡级别的梅姨电影里只出现在了最后五分钟,但就这短短五分钟也是剧情集中升华的亮点,相信一定看哭了很多观众。
而作为音乐剧的灵魂,用音乐传达情感会比平铺的语言更“走心”,能够用唱的就一定不用说的。在续集的音乐上,新歌注入更多当代流行元素,听起来不错,而20年前的经典老歌依旧穿插其间,当《Mamma Mia》、《Dancing Queen》、《I Have A Dream》、《Super Trouper》等旋律响起,年轻的演员重新演绎出ABBA乐队时代金曲,传承与致敬,不禁让人泪目。
演员强大、故事感动、音乐美妙,一部优秀的音乐剧,还需要多要求什么!?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去听就行了。
一些吐槽:
《妈妈咪呀2》国内低调上映,上映没几天,既没有铺张的宣传和营销,影院更是安排极少的排片量,确实与一部表现尚佳的电影的身份不相符。可与其这样草草收场,当初又何必引进呢?
也许选片的人肯定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可消费的观众却遇到消化不良,院线的商人也因此被市场选择所妥协,毕竟这种音乐剧形式在如今被宫斗、穿越与情感都市霸屏的中国来说,太异类了。比如年初海外大热的《马戏之王》也是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而《爱乐之城》也仅是借着奥斯卡的光环才在国内取得一席之地实属难得。
音乐剧或音乐类电影来到中国,从来就只是少数人愿意去掏钱,喜欢的不用宣传也会去看,欣赏不来的送票去看也会睡着的吧!而且可以发现,越是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戏剧音乐剧演出也越多,这类受众群体也越大,而发展中地区偶有演出也是多半是带孩子去培养情操的目的居多,真正发自内心去追的其实偏少。
而与之相反,对于当年被黑出翔的《无极》和《富春山居图》等电影却因为成功营销轻轻松松可以取得几亿票房,类似还有很多,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中国市场的这种烧钱投资+明星宣传+内容低幼=票房大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多半是营销成功与否决定票房是否大卖,而非内容。长此以往,只会给投资人一种误导,毕竟资本的运作是逐利的,糟粕的成功,只会在未来复制出更多的糟粕,使得大环境越来越畸形,使得真正注重内容品质的影片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而海外优质片源的引入,又受到国产保护月等诸多限制,无法对主流势力造成显著的影响,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开放包容的时代下所需求的日益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和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审美滞后、单一、畸形的成品之间的矛盾。
毕竟发展从落后到发达之间,总要经历一段“杀马特”的过渡期吧,荷包先有了深度,精神世界才会慢慢发展出广度。国内环境的自我救赎是唯一途径,在这方面,中国真要向韩国好好学习。

妈妈咪呀2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

又名:妈妈咪呀!2 / 妈妈咪呀!回来了(台) / 妈妈咪呀!开心再嚟(港) / 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 / 妈妈咪呀:重蹈覆辙

上映日期:2018-08-03(中国大陆) / 2018-07-20(美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莉莉·詹姆斯 阿曼达·塞弗里德 朱丽·沃特斯 克里斯汀·芭伦 

导演:欧·帕克 编剧:欧·帕克 Ol Parker

妈妈咪呀2的影评

RSJing
RSJing •
ffRainer
ffRainer • 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