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8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当代欧洲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电影常常更打动不愁物质、追求精神享乐的文艺青年。我想有部分原因是欧洲本土人(非灾难地区外来移民)的追求不同于我国普通人。他们已经历过高物质文明带来的闲适,即便有生存压力,在高福利和充沛公共资源供应下,他们脱离了人类对物质享受的原始渴望,性爱焦虑也被更为开放的性关系释放了,他们及他们的创作者关心真实情感和生活意义之类精神维度的问题,房子车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婚姻孩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当找不到自我存在意义的《薇罗妮卡决定去死》或者《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时候,我国年轻人还在父辈思维的指导下,考虑娶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少奋斗几十年,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养得起娃,如果重组家庭,能否获得物质保障、社会认可,我们的情感选择跟物质需求挂钩太紧密,只有少数不管不顾或者至真至性的人才追求纯爱和纯爱带来的结合。其实谁在内心深处不想肆意不羁地活一把呢?
《妈妈咪呀》系列就像释放人们这种“自由”需求的出口。尽管它们是脱胎于同名音乐剧的两部电影,但其源头是瑞典阿巴合唱团(ABBA)的众多热门金曲,故事又发生在希腊海岛,本质上,这是个欧洲故事。目前上映的续集,有部分对第一部的补充叙事,所谓前传。第一部讲述女儿苏菲以自己的婚礼为契机,在母亲唐娜同一时期的三位恋人中寻找生父,结果母亲等来一生真爱,女儿收获三个爸爸,并放弃早婚,携手爱人闯世界,续集则今昔双线交叉剪辑苏菲完成母亲遗愿将民宿翻新为酒店、并完成初为人母之女性身份循环和唐娜从三段短暂恋情到怀孕生女的过程。
两部戏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唐娜和苏菲的婚恋选择,还是三位父亲和包括唐娜闺蜜在内的三位母亲,与苏菲建立的超越亲情的爱之关系,都是欧洲人早一步建立的多约会、少子女、不被承诺制婚姻关系束缚的新人际模式。在中国,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程度提高,社会福利更完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唐娜这样不以身孕捆绑任何男人的女性,恋爱、婚姻、生养不再是一条龙程序,也会有越来越多苏菲这样不以婚姻束缚爱情、把自我实现放在婚姻之前的女性。在这个意义上,《妈妈咪呀》系列为我们开了一扇窗,看到生育率、结婚率皆下降的欧洲人,在生活方式方面能提供什么选择性参考。

妈妈咪呀2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

又名:妈妈咪呀!2 / 妈妈咪呀!回来了(台) / 妈妈咪呀!开心再嚟(港) / 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 / 妈妈咪呀:重蹈覆辙

上映日期:2018-08-03(中国大陆) / 2018-07-20(美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莉莉·詹姆斯 阿曼达·塞弗里德 朱丽·沃特斯 克里斯汀·芭伦 

导演:欧·帕克 编剧:欧·帕克 Ol Parker

妈妈咪呀2的影评

RSJing
RSJing •
ffRainer
ffRainer • 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