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谁知道全程几次暂停舒缓情绪,结尾大哭一场。
天哥和阿秋是大哥和二哥,阿伟是跟班小弟弟。天哥和阿秋的矛盾从第一个镜头就处于准爆发状态,并且不断激化;阿伟在前半程戏份不多,基本是个拉架小天使,抱完这个抱那个。三个人吵吵闹闹,虽然存在分歧,但基本还算稳定。
从阿秋拨出那个电话开始,一切一发不可收拾。
天哥面临极限二选一。
不行,只能救一个,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快点选吧。
救弟弟。
瞬间想起《唐山大地震》中同样两难的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三个人发小至今,哪边能割舍的下。天哥选择阿秋,大抵是因为对阿秋的愧疚更多:常年卧底,早已萌生退意,可自己给他的归队承诺被迫食言,这次行动又几乎是被架来的。况且还有个刚刚出生的小孩。
小天使阿伟就成了被迫牺牲的那个——听到天哥决定的刹那,眼里的慌乱、绝望、悲伤,太令人心痛。
归队后阿秋对天哥的态度转变极大。“碰碰车”后阿秋说,这些年我都不敢面对他(天哥)。天哥的存在像一根刺,时时刻刻提醒他做过什么:因为自己的胆怯,搞砸计划,害死了情同手足的兄弟。所以五年来,我想阿秋才是最难过的,内心的愧疚和罪恶,洗不净、擦不掉、逃不开,午夜梦回如果看到阿伟的脸,不晓得会是怎样的心情。
有评论不满意结局,认为阿伟或天哥才更应该活着。
我倒是认为,如果只能活一个,阿秋独活是最好的选择。
天哥五年前亲历生死选择,已经失去过阿伟,五年后如果再眼睁睁失去一个兄弟,太残忍了。
阿伟五年中与警方失联,为八面佛杀人贩毒,手上早已不干净,活下来后如何面对警方,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天哥是理想主义者,全片他是唯一没有做过“错”事的人,无论对职业还是对兄弟都可谓鞠躬尽瘁。阿伟太有老幺的气质,稻米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阿伟就像吴邪,沙海十年好不容易蜕变为邪帝,一见小哥和胖子分分钟退回天真的二次方,哪怕他已经足够强,但在潜意识不习惯主导(个人认为渣渣辉本身气场也没有刘青云和古天乐强)。
阿秋则是三个人中相对现实和成熟的。泰国铩羽而归之后,天哥换岗(应该也和腿伤有关),颇有点一蹶不振的味道,而阿秋则步步高升,适应和调整能力明显更强。而且只有他有家人。
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
因为你现在比死更惨。
况且,一些情况下,早走的反而是幸福的。
至少不用背负愧疚与回忆孤独后半生。
剧情是有bug的,有些在观影过程中就能被明显发现,比如天台下来后刘青云走路不瘸了,以及满身是血掉下鳄鱼池不太可能活着等等。
导演很懂催泪套路,整体来说感性>理性,人物>情节,文戏>动作,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五年后重逢碰碰车,天台下跪,医院身份互换表白,“我们先去吃点东西”。
PS. 张家辉和刘青云古天乐对手戏时总要抬头,二位真的不礼仪腿一下嘛/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