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丨三生三世十里琵琶 琵琶传入中国时到底是几根弦?





“手挥五弦”指的是琵琶吗?

五弦和琵琶长那么像,他们是同一个乐器的不同时期吗?
琵琶在唐朝都是用拨子的吗?
以上疑问,是我看完《博物奇妙夜-马未都带你夜访云冈石窟音乐窟》这一期节目之后,非常好奇的。
于是对节目中提到的琵琶知识做了一些补充和整理。
故在此记录琵琶的前世前生。




-------
01
琵琶渊源
在《博物奇妙夜》中,方老师是这么介绍的:
“.....我们研究中国音乐,同时也研究周边国家的东西,他的源头在哪,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你看我这次去了希腊,为了研究一些五弦琵琶,去的印度。为了研究一些曲项琵琶,去的那个两河流域。所以你看,四弦琵琶为什么是曲项,因为阿拉伯有个乌德琴,它就是曲项。那么为什么五弦琵琶是直项,你看印度的西塔尔它是直的。所以你看这样子一想,哦,原来四弦是从伊朗那边,伊拉克那边过来的。那五弦从印度那边过来的,它就,你就找到源头了,....”
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

五弦---直项---印度西塔尔琴
四弦---曲项---阿拉伯乌德琴
两种琵琶的特点和地域关系,是比较清晰且明确的。







-------
02
传承关系
但这又引发出了其他的问题:
两种琵琶的制式那么相近,却分别来自完全不同的文明,不同路径,又是什么原因呢。
是分别以乌德琴或西塔尔琴传入中国,在中国相互影响融合的呢?
还是经融合后,以两个分支的身份传入中国的呢?
经过多方资料筛选,决定以参考《东亚乐器考》一书为主。

此书综合概括性较强,参考了《旧唐书·音乐志》、《乐苑》、《通志》、《乐府诗集》、《五弦弹》等古籍,已经综合古代文献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答案。本书的作者也比较权威。
所以对于琵琶方面的疑问本文都选取本书的段落,来解答。








-------
03
四弦琵琶
关于四弦的来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p258:
“琵琶在传入中国以前就有四弦四柱。几乎无改发祥地伊朗的形制,经中亚而传入中国,盖在六朝的前半朝。波斯萨珊尼王朝的图象,完全与中国琵琶同形;如果知道受之于波斯而稍改其制的阿拉伯oud在第10世纪还传着四柱之制,很能了解伊朗原型本来就是四弦四柱,而中亚、中国的琵琶、阿拉伯的oud,都是传承其制的。”







这段文字讲的很清楚:
四弦传人中国时,无改于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制式。阿拉伯的oud乌德琴也是同样受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
明确点说,中国琵琶和阿拉伯乌德琴都来自于同一源头----波斯萨珊王朝的制式。
两者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
并且我们可以推断出,真正的源头萨珊王朝的四弦制式就是曲项。












-------
04
五弦琵琶
四弦的琵琶我们已经搞清楚了,那么五弦琵琶呢?
五弦和印度的西塔尔是兄弟关系还是父子关系呢?
五弦和四弦又为何可以如此相近呢?
带着这些疑问,同样也在《东亚乐器考》这本书内找到了答案,p283:
“五弦,正名该称五弦琵琶,乃是具有五条弦的琵琶,和伊朗系的四弦琵琶,同出于远古时代的中亚地方。由于分化发展的路径不同,遂于外形、演奏上,这两系的琵琶之间有着明确的几个区别点。
就是:四弦琵琶(以下单称琵琶)生长完成在西亚,特别是伊朗地方;
而五弦是发育完成在印度地方的。发育地方不同,乐器的构造上虽则大同小异,由于其地居住民族的好尚,形态上却产生了不同的特点。
例如琵琶是曲项----头部向后曲折----的;
五弦是直颈----头腹平直不后屈--的。
全形也是五弦比琵琶稍稍细长。
再是弦数,琵琶是四弦;五弦是如其名的五弦。”
从这段我们可以了解到:

五弦是印度完全改动了中亚一脉之后的分支。
五弦是四弦的侄子。








-------
05
传入时间
同一源头不同分支都汇流到了中国境内,他们是同时来到中国的吗?

当我们看到人俑拿着琵琶,可以根据时间来断定四弦或者五弦吗?(根据小小的人俑,琵琶是直项的,那么这尊隋朝人俑弹的应该是印度系五弦琵琶)




《东亚乐器考》记载:
“琵琶在传入中国以前就有四弦四柱。几乎无改发祥地伊朗的形制,经中亚而传入中国,盖在六朝的前半朝。”
“五弦,一名五弦琵琶,直项而不同伊朗系的曲项琵琶,是发育在印度,流畅后半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的乐器。”
四弦在六朝前半段传入中国
侄子五弦在六朝至隋前传入中国
是不同但相近的时间传入中国的。
也以此可理解,为什么五弦和四弦琵琶在中国相似度如此之高,如此容易被混为一物。









-------
06
手挥五弦
视频中,方老师先用拨子给大家演奏了唐风(和风)的片段。
之后,方老师又用手弹奏五弦,展示了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注意,都是用手而非拨子。
那么四弦和五弦在传入中国的时候,是用拨子还是用手呢?难道是除了五弦唐风之外都是用手的吗?
这一点视频中交代的比较模糊,我又去查了一下资料:
唐朝时期有裴氏创始的搊chōu弹法(即手弹)是伊朗式四弦琵琶。到宋朝此手法失传。

四弦在唐朝时期用手弹过一阵,其余都用拨子
五弦是一直用小拨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片子的开头,方老师说“手挥五弦”,又是怎么回事呢?五弦一直用小拨的呀,并不是用手的呀。视频01:28开始。
阿兰接五弦话题说“它的那个头就是曲项”,能确认此句是错误的。
阿兰接五弦话题说“它的那个头就是曲项”,能确认此句是错误的




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手挥五弦”,出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
嵇康为魏晋时期人物,魏晋早于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传入中国的时间。
那么可以断定,此五弦非彼五弦。
考虑到关于嵇康的记载涉及的乐器基本是古琴,大致推断这里的五弦指的是古琴制式。
然而五弦古琴使用的时期并非是魏晋时期,而是如今只能靠想象的舜那个时期,只是太古时代就有的一种发音如五弦的乐器。嵇康时的古琴已经是七弦制的了。
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他所弹的乐器阮,也同样有五弦制式。
继承唐制各种乐器的宋,在建国初年,太祖改造了旧时的阮咸为五弦,命之曰五弦阮。
阮,在宋朝太祖改为五弦,也有 [晋之琵琶] 的叫法。
《新唐书·元行冲》记载:
“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宋史·乐志》记载:
“宋太宗皇帝尝谓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王因之加文武二弦,至道元年,帝乃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既成以示宰臣曰:朕尝思雅正之音可以治心,原古圣之旨尚有遗美,琴七弦增之为九,......阮四弦增之为五,其名曰金木水火土,庶五材并用而不悖矣。”



《东亚乐器考》截图
那“手挥五弦”是不是在宋朝也有此说法,在宋朝指阮呢?可惜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所以,对于“手挥五弦”到底是指哪个乐器的五弦,并没有答案,反正不是印度制式的五弦琵琶。
如果正好有专业人士对此有研究,也欢迎留言告知答案,在此感谢。

博物奇妙夜(2018)

上映日期:2018-06-19(中国大陆)

主演:马未都 王劲松 阿兰 方锦龙 唐诗逸 张焯 强跃 孙茜 张晓 

导演: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