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urzon 看 cold war 提前点映加q&a 主持人提前讲 还有同期在curzon放映的两部影片是极力推荐的
一部是 summer 1993 一部是 taxi driver 编剧作者执导的 first reformed 盛赞了 filmmaking 和霍克的表演
本无期待 关心留意
看了短评 发现关键字“环保” 怀疑怀疑导演会拍这么显学而无解的主题 显学是因为环保在西方政治语境有太鲜明的立场和政治身份符号意义 无解你稍微关心国际政经和相关纪录片 结论大概也只能是无解 (世界级大会不断开 thom yorke 也跑去旁听 然后大发脾气 失望而走)
川普上任后的各个举动令整个美国进入的压抑和绝望情绪 (上任后美国流行音乐界就以各种方式表达过了) 而中国人一直并称“欧美” 如今的欧跟美关系已经很紧张了 当然这种紧张是欧洲人对美国总统为代表的美国之紧张 这种紧张就来源于 美国一直自居“世界领导者”而享受各种特别待遇 而不善领导 如今放下领导者的姿态 放下政治正确 挂起一幅资本家面孔
美国的情绪已经这么糟 外部关系如此紧张 环保在西方世界已经是嚼烂的话题 只有站队 “文明人”无法左右政府和财团决策又无力改变消费环境和习惯的尴尬现实已经确立很久
一个成熟的电影创作者 会去为这个放在中国约等于“吐痰是不文明现象”的话题拍电影?
整部电影的语言 表演 景别都是有一定符号意义的
整部影片我个人的观影体验是非常好的 单是霍克扶起墓碑的镜头就配得上近五年最佳电影的定位了
但是很显然 “环保”只是带出美国糟糕现状的一个突出的症结之一 2017年美国的飓风风灾损失以千亿计 片中自杀者葬礼的景别选择 就非常像飓风灾后的现场
firs reformed 这座小新教教堂 作为景点存在 是有符号意义的 toller 的爱国者身份 死去的儿子 伊拉克战争 祖父的身份 墓地的铁丝网 被toller有天主教意味的困在身上 这些都是有符号意义的
toller 提到的自己 自己的家族是”爱国的“ patriotic 并非华语意义上的爱国 而是美国意义上的 美国的立国是之本就是美国人的信仰 是托马斯杰佛逊 是国父一代为美国人制定的国家原则 是独立宣言 是宪法 是宪法第一修正案
丧子之痛痛矣 更痛的是他认为 作为爱国者他背叛了自己的爱国信仰 如今的他认为 “I talked my son into a war with no moral justification” 这已经足以动摇一个人美国人对自己存在之合法性之根本 而且是带罪的动摇
更多就不提了 在华语之你国 立国是没有给国民带来“信仰”和原则的 国民的日常思维里没有“信仰”和原则 只要利益摆平了 就都摆平了 只要权力均衡和谐了 就都和谐了
别提环保了 真的 学学看电影吧

第一归正会First Reformed(2017)

又名:牧师的最后诱惑(港/台) / 重组教堂 / 第一次重组

上映日期:2017-08-31(威尼斯电影节)/2018-05-18(美国)/2018-07-13(英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伊桑·霍克 阿曼达·塞弗里德 塞德里克·凯尔斯 维多利亚·希 

导演:保罗·施拉德 编剧:保罗·施拉德 Paul Schrader

第一归正会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