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式日》和《东京奏鸣曲》之后,《害虫》是我连续分析的第三部风格类似,但主题不同的日本电影。前两者将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与社会失业问题,而《害虫》似乎更多地将镜头对准了少年的心灵视界。有趣的是,三部电影都出现了灰旧的建筑物、楼顶的天台、远处蒸汽升腾的烟囱、废弃(老化)的工业设施,逼仄而洁净的小区街道等。

这给人一种荒漠化的感觉。在这些意象的堆叠下,人类文明似乎早已经历轰轰烈烈的淘汰,转而陷入到了对新的有着恶劣环境的世界的适应状态,人们对已经发生的这种改变无能为力。整个新世界变得安静而毫无生机,像是核大战之后的第5年。人们对明天没有希望,于是今天可以不去公司、不去学校,也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个希望。

明日は 私の誕生日ではないんですか?

若是以国内学者们的主流观点来看,或许这种荒漠化的情结又会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抑或经济危机联系起来。那如果是这样,难道70年代处于黄金时代的日本就没有这种荒漠化的心灵视界?就没有少年的心灵荒漠?《青春残酷物语》难道不正是大岛渚在彼时对于荒漠情结的见解?

所以说,荒漠情结本身就是青春的残酷物语,是事实,但它不是日本当今少年意识形态的典型,不是代表,也不是大多数。无论任何导演在任何时候以荒漠化的情结去表现少年的内心视界,都是正确的。

害虫(2001)

又名:Harmful Insect

上映日期:2001-09-07(威尼斯电影节)/2002-03-16(日本)片长:92分钟

主演:宫崎葵 苍井优 田边诚一  伊势谷友介 

导演:盐田明彦 编剧:清野弥生

害虫的影评

King
King • 害虫
mimi瑶
mimi瑶 • 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