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12

气球:自由到底有多重要?

当主角一家和朋友一家从地上爬起来,询问后发现已经在西德境内时,全体欢呼雀跃。
是的,他们自由了!
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冒险行为,明明衣食无忧,却要从东德逃到西德,值吗?
到底值不值,是要看你对“自由”的理解。
如果比照自由这个动机和行为,人类一切政治革命的口号几乎会涵盖在“自由”这个维度上来,人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跟上层建筑抗争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自由是什么?
在政治哲学意义的范畴,自由解释为人可以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随着社会的民主程度和人们对于自由的进一步理解,人们对于自由的要求从身体物理层面,已经上升到了思想精神层面。
自由有多重要呢?
我们从以往的展现自由的伟大经典电影中就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影史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讲自由的,安迪重获自由时,仰天拥抱天上倾泻下来的雨滴,我们跟他一样热泪盈眶,这就是自由的感染力,这是与他之前的不自由待遇相对应的,不自由正是跟不公正挂钩的,当事情在主角的努力下,朝着正义公正的一面转变时,这是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的。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中提到自由的界限: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不给社会添乱的行为,都应该是自由的,不受约束和限制的。
按照这个界限,我们会发现往往站在自由对立面的反派或者势力无非就是:约束人们权利的群体和个人、约束人们言论的群体和个人、约束人们思想的群体和个人。
同时,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群体、个人、都需要某种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与正义密切相关的。
国家或民族层面自由的代表作品有:《勇敢的心》、《东京审判》
群体层面自由的代表作品有:《为奴十二年》、《相助》、《隐藏人物》
个人层面自由的代表作品有:《房间》、《丹麦女孩》
正因为以“自由”之名,才让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延展,随着社会的民主程度的加剧,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能接受我们不认可事物,存在即是合理,存在拥有享受自由空间的权利。
同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历史上以自由为名的“十字军东征”、“一战、二战”、还有本片的“东西德背景”,我们会觉得似乎比较幼稚,没有必要,我们对于种族的宽容度,我们对于那时候不自由的愤慨,我们对于目前自己生活世界的自由状态唏嘘,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会慢慢发现,人类似乎终其一生都在为自由抗争着,从小的自由到大的自由。
自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一旦被限制,被压抑,就像身体内被阻塞的血管一样,迟早会爆炸,但是自由也不是意味着无秩序,很多时候,自由是需要被掌握和操控的,不然会演变为以自由之名的暴动或群体性的恶性事件。
所以,个体自由抗争的故事会让人感动,甚至觉得有些悲伤,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弱;群体自由抗争的故事便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这时候会觉得有逆转翻盘的可能,但当这种自由抗争无法控制时,就演变成了一场流血事件或者暴动。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自由已经不是自由了,个体被裹挟向前,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由真正的意义和代价,只是被洗脑了。
所以比起群体争取自由的故事,我更喜欢个体争取自由的故事,那时候虽然势单力薄,但很多决定和行为可能是在真正自由意志下产生的。

气球Ballon(2018)

又名:翻墙热气球(港) / 奇迹热气球(台) / Der Ballon / Balloon / Le Vent de la Liberté

上映日期:2018-09-27(德国)片长:125分钟

主演:弗莱德里奇·穆克 卡罗利妮·舒赫 大卫·克劳斯 艾丽西娅·冯 

导演:米夏埃尔·赫尔比希 编剧:基·霍普金斯 Kit Hopkins/蒂洛·罗斯切森 Thilo Röscheisen/米夏埃尔·赫尔比希 Michael Herbig

气球的影评

✌🏻
✌🏻 • 气球
郡君
郡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