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不过从黑色片的本质言节奏稍慢,技术大于内容。特别是他们准备收手而大干一票的后二十分钟,习惯法国电影套路的人来说它只是一场光影实践,导演也确实迷恋与此。
――――卡夫卡·陆KavkaLu

刚看了10分钟就觉得眼熟,只不过拍DV的换成了法国小妞,而职业杀手换成了阿拉伯黑帮头目,再一查年份《买兄拍人》再前,原来全球化了法国佬也开始到华界掏宝,《不赞成/不反对》英文片名『Not for or Against』也和《买兄拍人》的片名『You shoot,I shoot』异曲同工
有时觉得看电影多了喜欢纵向比较,想想也是,世界上的故事就这么些就折腾呗!
应当承认这部电影的片头制作的十分精致,点钞的程序和枪的对应镜头有意思,在国外片头和片花大多数有专业制作,这种分工的细化对于吸引眼球功不可没。
女摄影师凯蒂被抢劫集团找来拍现场,也算是上了贼船,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归路,想到印度人拉子你就可明白,中国人也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选择是所有未来的开始,从旁观者到身体力行只需要一念,而冉(JEAN)的经历同样如此,羡慕自己没有到不可自拔只是开始于一双皮鞋,这样的闪回将对应于凯蒂之后陷进的原因。
原来抢劫是就像女人逛街一样,出街就行。
梦想和现实的差异在于你的认同感,对于境遇的判别,凯蒂是自我选择的,在人的路途上不要去埋汰别人,任何的事情都是自己选择,唯一的底线是你必须记得你是一个人,人,不可以杀人,这是《圣经》说的。凯蒂在日渐平庸的日子里选择了和贼共舞,就人生意义而言无聊比犯罪更加可怕,人总是期望做写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对与错是历史的回声,而过程的刺激有时会让人蠢蠢欲动。
在共同的经历里原则被搁置了,利益和相互的参照让所有的直线扭曲,凯蒂真正成为了他们一员,甚至身体也给了对方。
于是,抢劫成为了一种工作。
叙事和理由的道义性是法国人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突如其来的现场,这叫状态。导演克拉皮什有着法国人惯有的散漫也有着在纽约大学学电影得来的好莱坞门道,广告摄影的风格和艳丽奢靡的场景蓄积一起制造着视像的冲击以掩饰故事的老套以及似曾相识的内容。我总觉得这个导演电影看多了自己的东西太少。
我看到有人评述本片是以中国人习惯的善恶观,这是人类对于结果的甄别,在境遇里的两个人是没有时间考虑的,就像突如其来的做爱那是没有理由的,人不会因为理由而理由。
从摄影角度而言,无论是海上冲浪和凯蒂眺望大海的镜头还是夜店里的艳舞和暧昧的灯影都用心布光,不过从黑色片的本质言节奏稍慢,技术大于内容。特别是他们准备收手而大干一票的后二十分钟,习惯法国电影套路的人来说它只是一场光影实践,导演也确实迷恋与此。它的整体色调让我想起了吕克·贝松的《尼基塔》,然这位导演只有色彩的空壳,这部电影情节和构思都挺老套的。
当他们拿到了现金却和警察遭遇,导演以平行蒙太奇表现夜店的艳舞和激烈的枪战目的却是对于光感和色彩的着迷,这种间隔并不成功,对于黑色电影40年代已经结束了,人类的智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而迅速退化,带妓女进储备局的保险库导演是等着歹徒来洗劫呢!电影,只要是外国电影中国人就往往迷信,其实,故事说不好或是牵强附会的主这也算一位。
而他们如此这般(情节自己看)下来,凯蒂还能如愿以偿,这好笑吗?
一点也不,这是一部及其平庸的电影,虽然,它作为一部宽银幕电影导演对于景深的探索和运用有显著特点。
没有好的故事,电影就只有了华丽的外壳!就像电影里的远海,空洞无物。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不喜欢此类电影。

【附录:影片资料】
《不赞成/不反对Ni pour ni contre》2003法国
英文片名:Not for or Against
导演:塞德里克·克拉皮奇 Cédric Klapisch
主演:玛丽·吉兰 Marie Gillain、文森特·艾尔贝茨Vincent Elbaz
片长:108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1,欣赏性4(广告学院讲色彩用,不成功的商业电影)

2005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上午05时30分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不赞成不反对(2002)

又名:Not for or Against...

上映日期:2002-10-16片长:111分钟

主演:玛丽·吉兰 樊尚·埃尔巴兹 西蒙·阿布卡瑞安 Dimitri 

导演:塞德里克·克拉皮斯 编剧:Alexis Galmot/塞德里克·克拉皮斯 Cédric Klapi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