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 一部充满暴力的治愈系电影
马是狂野的、难以驯服的野马,人是孤僻的、暴力的囚犯,这样的搭配自然时不时就大吼大叫、动不动就开架,但是当我看完《野马》这部电影后,我感受到的不是暴力、不是冲突,而是动物与人之间逐渐建立信任的温情。囚犯驯服了野马,野马治愈了囚犯,以“暴”制“暴”,暴力、治愈两个表达意思完全不用的词,在《野马》这部电影中却得到完美的融合、统一,不得不感叹让囚犯训练野马这个天才的设计。
《野马》的叙事诗围绕着囚犯“罗曼(Roman)”和野马“马奎斯(Marquis)”展开,这部电影取材于发生在美国西部监狱的真实事件,并有真实人物的原型参与,就是在电影接近结尾时,有个叫托马斯的囚犯,当他看着自己精心驯养的马拍卖成功后被装进车厢中时,脸上所流漏出来的那种混杂着不舍、愤怒又无可奈何的情感,着实让人动容,这或许是源于真实的感动吧。
讲故事前,先介绍一下电影背景。在当今美国西部大草原仍然有超10万匹野马,为维持生态平衡,美国政府每年会圈养千匹野马,以此来控制野马的繁殖数量和活动区域。而训练野蛮的野马作为美国监狱开展的康复治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不谋而合,于是千匹野马中的部分野马会被送进监狱,由囚犯负责驯化。该康复治疗项目旨在让囚犯在驯服野马的同时驯服自己、净化心灵。为期12周的驯化后,绝大部分野马被驯化后被拍卖,而那些没有被驯化的野马,将会面临安乐死的命运。
电影开头是美国政府开展的围捕野马行动。一群野马在广袤的草原上悠闲的休憩、自由的奔腾,“嗡嗡嗡”的直升机打破了原本的和谐,惊慌失措的野马在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的“指引”下,沿着人类早已规划好的“逃亡”路线,“成功”进入了人类包围圈,于是又一个囚犯和野马的故事开始发生。
正如罗曼所说“我不擅长和人相处”,与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可以看出罗曼性格孤僻、封闭自我、暴躁、易冲动。女儿探视,罗曼竟认错人,跑到其他囚犯的家属面前准备坐下时被女儿叫回。整个探视过程中,罗曼和女儿说的唯一一句话竟是“Dont come back here”。虽然身在监狱,但罗曼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一匹让人无法理解、不能触碰的,拒绝向任何人交流,自我封闭的野马。
“同性相吸”,也许正是因为罗曼身上的这股“狂野”,当他第一次见到牧场上那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时,两双冷漠又渴望被人理解的眼睛,在目光交织那刻便被彼此所吸引。罗曼和马奎斯同为大环境所不容而失去自由,马奎斯因为破坏了人类世界的生态平衡,而被圈禁、驯化,在人类设定的圈内为人类所用,罗曼则因一时的冲动犯下了错误被囚禁在监狱之中。监狱的恢复性司法会上,从心理咨询师和囚犯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那些囚犯并不是真正的“坏人”,他们从有犯罪的想法到实施犯罪,仅仅是一瞬间,不是真正的恶,而是一念之差,触犯了法律,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在监狱里接受惩罚。罗马当场接受了驯养这匹野马的任务,并给它取名马奎斯。
自此罗曼和马奎斯融为一体,罗曼是人类中的马奎斯,马库斯是马中的罗曼,两者在朝夕相处中朝着相同的方向发生着微妙的改变。驯马的过程费力且充满波折,罗曼在其他囚犯和马师的指导下,渐渐的习得了和野马正确的相处方式,“成功”的驯服了马奎斯。马奎斯由一开始的暴躁、动不动就砸门变得温顺、听从罗曼的指挥,甚至在自己的主人罗曼愤怒、悲伤时像朋友似的蹭了蹭他。罗曼的变化同样明显,最初的只会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企图用暴力驯马的他慢慢变得平和温柔起来,开始抚摸马奎斯,照顾它的情绪,电影中多次出现罗曼和马奎斯脸贴脸的画面,像是互相安抚的朋友,画面温馨到让人一瞬间觉得马奎斯原本就是人类,和人类有着一样的情感。罗曼对待女儿的态度也在一起变化着,第一次探视的冷漠、第二次探视的争吵,都在第三探视中的深情吐露中化为乌有,”one day ,someday,i’ll make it up to you,i promise.” ”you are always my baby girl.”罗曼向女儿倾诉多年来积压在自己心中的痛苦和悔恨,这是两人第一次打开心扉,坦诚的交流。
很快就到了野马拍卖会,最后出场的马奎斯表现一如既往,从拍卖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可以看出罗曼的驯养是成功的。然而就在所有人的为之叫好时,低空中突然响起的直升机轰鸣声却将所有的美好打碎。也许出于对轰鸣声惊慌的本能反映,也许是直升机的出现触碰了马奎斯的敏感神经(直升机是马奎斯被圈养的悲惨开始),马奎斯瞬间变回野马,疯狂的奔跑,歇斯底里的喊叫,丝毫没有顾及此时骑在自己身上的昔日好友罗曼,罗曼被重重的摔下马。
罗曼在拍卖会上受伤,驯养野马的康复治疗项目也因此被取消。罗曼向一生致力于驯马的马师表达自己的歉意,马师没有责怪罗曼,反而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安慰罗曼,“有些马你可以驯服,但是有些马你是驯服不了的,但是最可惜的是,他们把这愚蠢低矮的围栏又修起来了,用胶带粘起来的。”马师的这句话点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这句话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想表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野马都能被驯化成人类想要的状态,就像不是所有的囚犯都可以被改造成所谓的好人。,马奎斯的存在是虽是少数,但是正常。第二层意思是讽刺的围栏的修建,竟企图用胶布粘起来的围栏困住野马,就像监狱企图用高墙唤醒暴力犯。无形的爱都不能驯化,何况是这有形的围栏。
“哐哐哐”,马库斯用力的砸门,似乎在宣示野蛮才是自己的本性。而在罗曼看来,这震耳的砸门声更像是同伴发出的求救信号,同样失去自由、同样被囚禁于此,罗曼在同理心的指引下,无所顾忌的打开大门,放走了马奎斯,帮助马奎斯回到了属于他的广袤原野,他深知自由奔跑对于马奎斯的意义。
本部影片在宣扬人与动物的爱与信任,互相救赎的同时,更是抛出了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自由的奔跑是野马的天性,有的可以被驯化,有的驯养后依旧充满野性,那么我们是应该赞扬驯化成功的马懂得“适者生存”,还是应该赞扬保持野性的马坚守本性、不畏强暴?正如那些并不真“坏”的暴力犯因一瞬间的错念面临法律的严惩,漫长的囚禁于他们而言改造的作用有多大,抑或是说这样的惩罚是否合理、科学?
这是一部没有波荡起伏的电影,平淡到像是娓娓道来的纪录片,但是平淡中透漏出来的真实却让你觉得每个情节都值得慢慢的、细细的品味。这让我想起一部叫《不留痕迹》的电影,同样是平淡中充满冲突,但和本《野马》一样却是一部让我感受不到任何敌意的电影,一部温柔的、善意的、治愈的电影,一部充满爱、信任的电影,一部能净化心灵、释放压力、祛除浮躁的电影。
最后,还想夸赞一下这部电影剧情设计的合理性、叙事的衔接性,可以说罗曼在整部电影中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是这种改变丝毫没有给人一种唐突感。反而在导演的叙事下,让人觉得这种大反差的改变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这种改变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