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显得好像是巴里先精神出轨冷暴力妻子,而事实是巴里和玛丽从没有圆过房,妻子出轨后他要求妻子断绝和情人的关系,但玛丽拒绝了,巴里只得强制离婚,之后却仍给她提供经济支持。
引自维基——“1891年,他邀请朋友杰罗姆·克拉普卡·杰罗姆为他的戏剧《行者,伦敦》寻找一位漂亮的女演员。 两人成了朋友,在他1893年和1894年病重的时候,她帮助他的家人照顾他。 1894年7月9日,巴里康复后不久,他们在基里缪尔结婚,玛丽也退出了舞台。 按照苏格兰的传统,婚礼是在他父母家举行的一个小型仪式。 据报道,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圆房,而且这对夫妇也没有孩子。……从1908年中期开始,玛丽与吉尔伯特 · 坎南有染(她比她小20岁,是巴里反审查活动中的同事) ,包括一起去黑湖小屋,只有屋里的工作人员知道。 1909年7月,当巴里得知这件事后,他要求她结束这段关系,但她拒绝了。 为了避免离婚的丑闻,他提出如果她同意不再见坎南,就允许她合法分居,但她仍然拒绝了。 巴里以不忠为由提起离婚诉讼; 1909年10月离婚获准。即使在玛丽嫁给坎南之后,巴里仍然在经济上支持她,给她每年的零花钱,这笔钱是在她和巴里的结婚纪念日举行的一次私人晚宴上发给她的。”
而最初巴里也不是直接就和辛尔维娅一起出游,最开始他只是在公园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而认识辛尔维娅的时候她的丈夫还活着。在辛尔维娅死后巴里成为了孩子们的监护人,一直将他们抚养长大。鉴于巴里还有其他的小孩子朋友,我无法肯定巴里是否爱着辛而维娅,尼克(孩子之一)曾经说巴里是个天真无邪的人,他曾写信给别人“我不相信吉姆叔叔和任何人——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孩子——经历过所谓的‘灌木丛中的骚动'。”或许从不应该试着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巴里,他只是一个一直不愿意长大的“孩子”。
《彼得潘》虽然是一本童话书,书中却有很强的生命和死亡意识,我第一次体认到死亡就是从这本童话书中。温蒂在花儿凋谢中知晓了死亡,而当温蒂长大、变老的时候,彼得潘却永远是那个小男孩,胡克船长永远被肚皮里装着闹钟的鳄鱼追赶,哒哒的时钟声是死亡前进的脚步,而身为成年人,永远忧郁而没有快乐的胡克其实是嫉恨着不会长大的彼得潘的,他有好的修养,会弹钢琴,并且书中暗示他是毕业于伊顿公学的贵族,然而他仍然无法得到快乐,只有永远是孩子的彼得潘是快乐的。
书中的孩子并不是浅薄的平面人物,也有好胜心、自大等小毛病,巴里更像是一个细致的观察者,看到了儿童天使的一面和恶魔的一面,在我看来《彼得潘》也是一本探究儿童心理的育儿手册,它兼具童心和成人的视角。
电影还是有很多联系《彼得潘》的小细节,建议和电影《小飞侠彼得潘》一起看。

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2004)

又名:不老的传说 / 寻找新乐园 / 小飞侠前传之魔幻童心

上映日期:2004-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04-11-12(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约翰尼·德普 凯特·温丝莱特 达斯汀·霍夫曼 弗莱迪·海默 

导演:马克·福斯特 编剧:Allan Knee/David Magee

寻找梦幻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