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
目前只有第3集(希姆莱)和第4集(戈培尔)。
希姆莱出身教师家庭,其名字“海因里希”是他的教父巴伐利亚亲王以自己的名字相赠。一战后他经营了一家养鸡场,但两年后破产失败。他将原因归结为犹太资本的压榨,从此投入民族主义政治运动中。这位制定了所谓的雅利安民族优生计划、策划了臭名昭著的犹太人大屠杀方案的前养鸡场场主,本人却是个热爱小动物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希姆莱早年与希特勒政见相左,但后来被希特勒拉拢。希特勒上台后,他见识了希特勒对不听话的党卫军头子罗姆的镇压——后者被希特勒手下枪毙,从此非常惧怕希特勒,每次见他宛如小学生参加考试,毕恭毕敬。德国战败前夕却试图与戈林串通背着希特勒与盟军单独媾和,并妄想组建另外一个纳粹政权,希特勒得知后狂怒不已,解除他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后来他化妆成普通士兵逃亡,途中被盟军逮捕后服毒身亡。
戈培尔是纳粹核心集团学历最高的人,小时候因骨髓炎手术而导致一条腿短了一截,并因此无法参军,转而投身学术,先后在德国八所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与手握军权的其他将领不同,他是完全凭着为纳粹党构建政策理论基石,也就是自己的一张嘴,而得到希特勒青睐的。他和妻子玛格达经希特勒撮合而结合,后来又与捷克女明星巴洛娃有染。为解决私生活纠纷,戈培尔把两个女人喊到一起,按解说词的说法是“想脚踏两条船”。果真如此的话,这种光明磊落、单纯天真到令人咋舌的做法,我觉得除了个性使然,还可能与其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有关——在研究者眼中,任何问题都应该以清晰明了、逻辑自洽的方式来加以分析解决。又或者,他根本就是向妻子摊牌?到底怎样后人也不得而知了。
没料到玛格达向希特勒告状,希特勒以“民众”的名义严厉要求他回归家庭。戈培尔当面顶撞希特勒,二人发生激烈争执,为了离婚戈培尔甚至愿意辞去宣传部长之职,毫不给自己这位领导和证婚人面子。事情后来以巴洛娃离开德国而结束。当然,众所周知,希特勒的密友中唯一陪着希特勒夫妇殉葬的是这位戈培尔博士,包括其妻子和六个三到十二岁的孩子。与希姆莱相比,戈培尔到底还有些读书人的底色。
另外,片中也提到当时德国的心理学研究相当发达,政治和宣传都利用了很多心理学研究成果。例如,戈培尔认为:大众都是矇昧的,多数人是被情感影响。粗犷、易懂的口号是对他们最好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则是简单和重复。
这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刚看过的一部反映东德秘密监察部门的德国电影《窃听风暴》。片中该部门的一个主管所带的一名博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就是研究根据不同人格特性来“矫正”思想犯的途径。他认为,对于那种爱人际沟通、爱发表言论的不安分的艺术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单独关押起来,可以好吃好喝,但隔绝其一切信息渠道,也绝不允许其与人说话,与狱警也不行。几个月后释放他们,他们就再也创作不出任何艺术作品了,他们活着也就是死了。心理学落入极权者之手,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