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星是一个洞破真相的绝好主题。充满了自恋,自恋受损和对真相逃避的一生。子女更是饱受伤害,因为亲代竞争,永远不可能获胜。
印度的伟大导演雷伊Ray拍过《英雄》,卓别林拍过舞台灯光。伯格曼拍过好几部。小津安二郎拍过浮草。我不想做学术论文式的证明,我只想说它是伟大导演的解毒剂。
德纳芙饰演的角色不喜欢女儿叫自己妈妈,而是叫她法比安。典型的自恋,不想人任何人把她给喊老了。她的内心是个孩子,只是她不愿意承认而已。她的自我过于强大,所以她总是在抱怨一切,抱怨剧本,抱怨导演,抱怨希区柯克没有让她出演。
她离真相如此之近——就是她自己。
2
片场中的生活,我们看到小影星从七八岁开始攀比。德纳芙的孙女跟一个法国小影星打招呼,那人却不爱搭理。但当她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好莱坞影星时,对方的态度马上就变了。
小影星,青年影星,中年影星,老年影星,都活在同一个片场之中。这里是一个自恋的生态场。每个人都在向有限的资源伸出自己庞大的手,就像婴儿要奶一样,唯恐自己喊的不够高。
德纳芙说的每句话都在表现ego。别人做的不够好,要是她也能想到。我没记住剧本,是因为剧本不够好。直到50分钟吐露了一个真相,就是她拿凯撒奖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和导演上床,夺走了沙拉的角色。
你会发现电影也是个奇怪的ego,他总选择什么被聚焦,什么该被看到,什么是导演的自我?什么是剧本的自我?什么是演员的自我?电影的虚焦和实焦,也都是ego组成的。
3
等到女儿当起了他的秘书,发现了更多的真相。德纳芙一辈子就是在玩弄男性,一辈子在出轨,但一辈子不会道歉。
正在出演的这部电影,她因为年轻一代的女主角而没少打退堂鼓。女儿只好问她一个问题:“你是爱自己还是爱电影?”德纳芙的回答绝了:“我爱自己出演的电影。”
最后的和解和大团圆,真是俗得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