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分享一部关于战争和种族歧视的电影,但前几天的一个噩耗却突然让我改变了计划。《黑豹》的扮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因为结肠癌病逝,年仅43岁。
一个年轻的灵魂逝去,带着无数人的期待、悲伤和怀念。愿“黑豹”回到了瓦坎达,那里高度发达的医疗可以治愈一切疾病。
提到查德维克·博斯曼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很熟悉,但看到他的照片或是说到“黑豹”几乎无人不知。也许是这部电影太过光芒万丈,让人们只记住了“黑豹”这个角色,43岁的他可以说是靠着这个角色在漫威宇宙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高峰,然而又太过突然,一切戛然而止。
《黑豹2》可以确定尚未拍摄完成,剧中“黑豹”的戏份改如何处理?他会如何退场?又是谁临危受命扛起瓦坎达的旗帜?这一切目前都未可知。不禁想起《速度与激情》中用技术方法为保罗·沃克做了一次令人泪目的告别。
电影《21座桥》很可能是查德维克完整参与的最后一部影片,而今天我将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决定分享它,以此向这位受粉丝爱戴的演员告别。
影片始于沉痛,童年安德烈在自己警察父亲的追悼会上,这也奠定了他长大成人后的行事风格。
成年安德烈延续着父亲的“DNA”当上了警察,面对罪犯毫不手软。深夜他赶到一个凶案现场,多名警察被杀,他被迫做出保证在天亮前抓到罪犯,换来封锁曼哈顿的批准。也由此引出本片的名字《21座桥》,正是离开曼哈顿岛的所有出口。
影片在最初看似一切都顺理成章,随着剧情展开,一些细节令人生疑,但男主身处其中并未察觉,观众从上帝视角会有更明显的感受。紧接着疑点不断的增多,男主也掌握了更多线索,开始怀疑一些眼前的事,决心调查浮在事情表面之下的真相。
电影的前半段节奏都十分紧凑,每一个镜头,演员的行事,台词都在往前递,干净利落。台词看似很多,细想实际上片汤儿式对话很少,大多数都是在铺垫,在暗示剧情的发展和表现角色的背景或性格。
安德烈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真相的边缘,也让罪犯们措手不及,一步赶一步,步步跟不上,从而难以隐藏,行为纷纷变得不合理起来,甚至到了后半程众犯已经变得肆无忌惮,只要能杀了知情人封口,不顾一切。
罪犯从最初的事出突然紧急应对,到有条不紊的安排设计,又因为不断犯错而草率行事,到最后几乎是光明正大的达到目的。其实类似的电影还是有一些的,很多观众看完的感受就是套路,还有点儿虎头蛇尾,草草结束。但其实我反而觉得这是这部电影处理的很好的地方,安德烈抓到的每一个关键线索,都让罪犯们逐渐绝望,当他们用尽了方法依然不能掩盖罪行时,就成了后面的听天由命加上一点点儿侥幸顽抗。
安德烈的“DNA”在一开始强调之后,也始终贯穿剧情,他的原则坚定,在任何危急情况下都不曾更改,人物性格体现的极为清晰。直接而不简单,聪明而不狡猾是我对这个角色感受。也正是这样的特点让他看穿了罪犯设下的一个个障眼法。电影中男主曾说:“任何警官在执行任务使用武器时,都必须证明每一次开火都是恰当合理的。”而这句话,在现在这个时期看起来就显得尤为讽刺。
《21座桥》说不上是大片儿,但我觉得算是一部好的电影,它让我看得迷惑又能发现疑点,跟得上剧情又不会感觉一眼看透,演员的表演绝称不上精彩万分,但都在该有的水平线上。还有几个疑点直到现在依然在我心里,剧中安德烈参与案件有很强的落入陷阱感,但这个陷阱始终没有明确。前半段的剧情干净利落,而后面又突然转折,我个人相信它的合理性,但是,是因为忠于原著,还是另有原因就不得而知,我不禁还是想看看剧本,猜测会是非常流畅的文字,言简意赅。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电影《21座桥》,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