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 and Prejudice, Persuasion, Northanger Abbey, Sense and Sensibility, Mansfield Park Emma
简奥斯丁的小说,对于她的书迷来说,大概可以奉为“圣经”一样的人生珍宝。至少在爱情阶段,她的书写尽了女人的各种心思。但是,这样却可能造成一种困局,就像人们以为《小王子》只是一本童书,人们往往认为奥斯丁的书,就是那类敏感、缺爱的女性才会读的书,对于男性读者或者自封女汉子的人群来说,奥斯丁也许过于矫情。
还有一个问题,时间已经过去200多年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仍在爱情中这样困惑吗?
电影《奥斯丁读书会》在一个忙碌的城市清晨中开始了。俯瞰这个现代化的城市,立交桥纵横,摩天楼林立,人们充分享用着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带来的,却仍在面临着各种急躁和尴尬:堵车、红灯排队、绿灯抢行,只要一出门上路,就踏上了急躁的“高速路”;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又得急忙抢车位,一不注意在你面前就来一个漂移入库;行人们也没闲着,匆忙的行走中仍在不停的打电话,甚至坐婴儿车的小孩都那个一个玩具电话贴在耳朵上;坐着的路人甲乙丙手里没有掐着手机,他们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间,双手在忙着敲电脑键盘;开车难免遇到加油啦、停车取卡啦这样的考验技术的时候,女司机最怕自助取卡 ,车挺近了怕撞到取卡器,停远了又够不着卡,胳膊使劲伸出去,再伸、再伸,尝试了4、5次终于碰着卡了,却不幸把卡碰掉了,更不幸的是,卡片翻滚着溜到了车底下,还得下车伸手,再伸、再伸……老司机水平够娴熟了,上路就easy了吗?那可未必,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时候人没事机器却出了事,比如加油卡怎么都不识别,把卡在裤子上来回蹭也不管用;自动贩卖机买瓶水吧,一开始几次都不识别纸币,好不容易把纸币生按进去了,却不卖水了,不卖了,故障ing;终于进了办公楼,还得接受安检,这时才发现可能是早起太匆忙,毛衣穿发了,衣物过安检时露出了工作证,生怕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赶紧捂上卡,却越忙越乱打翻了衣物篮,后面等待安检的人排起了对,糗大了~
看起来2007年的美国电影,和我们现在的城市生活如出一辙,不过有一点不同,那里确实天是蓝的,哦哦,也许导演专门找了一个晴空碧日艳阳天来反衬万恶的美帝。
电影里参加读书会的六个人的生活,和奥斯汀的六本小说编织在一起。遗憾的是目前电影中提到的我都完全没有读过,连影视剧也完全没有看过(奥斯丁以前不是我的菜),厚颜的敢在这里讲影评,是因为我觉得就算没读过奥斯汀,不知道她的爱情理论有多么深刻,故事情节有多么动人,只要关注这部电影中的几个角色,就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成长。可以这么说,即便不是关于奥斯丁小说的读书会,聚在一起读其他人的书,也许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我想若在这里做更多的文字描述剧情,不如推荐各位亲自观看原剧。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每一次读书会的形式——参与的人中有多年闺蜜,也有初次相识的路人,甚至还有临时抱佛脚才读了奥斯丁小说的男士, 从一开始的尴尬到后来的融为一家人,每一次读书会在不同的主办方,不同的地点、不同书籍的情况下展开,既是思维的碰撞,也是审美的愉悦。每个人都精心打扮一番,就像化装舞会一样参加各次活动,在知识、美食、美景、美服上都是一次享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