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4-12

停靠:《Parked》观影随记

因为非常喜欢科林摩根(Colin Morgan)的表演,所以下午翻出了他一〇年拍的爱尔兰独立电影《停靠》(《Parked》)来看。演得很好,故事简单却叙述得漂亮。电影放完我沉默了许久,情动于中。

片子里最惹眼的是卡尔(Cathal),瘾君子,承担着沉重的叛逆苦果——被父亲冠以“弑母”罪名而赶出家门;但又是少年,也抱着少年皆有的阳光和脆弱。一轻一重,似乎集中了最难调和的冲突。而科林诠释得很好。我所见的卡尔是个极纯真者,眼睛里盛满星辰与烟火,但他又确实经历黑色,必须面对苍白的现实和灰黄的未来。这叫人忍不住好奇他的热情从何而来,善良又应该归于何处。电影结局的确给了卡尔一个合情合理的去处:他是吸食大麻甚至注射海洛因的瘾君子,具有一切自我毁灭的条件,注定是要结束于药与迷失的。然而对于“来”的答案,电影没有明说。

故事很简单。卡尔住在临时停车场的小黄车里,遇到了同样无家可归的流浪大叔弗瑞德(Fred),在跳水、飙车、撩姐、申请救助的系列流浪汉生活里,两个同样孤独的灵魂在北欧冷冬里依偎取暖。流浪的大叔弗瑞德半生漂泊,却在卡尔这个“最不被寄寓期待的人”(the person you least expect)的帮助下度过了生命中的艰难日子,找到了稳定的生活。整部片子,都在阐释一个迷失的灵魂如何拯救另一个迷失者。

然而卡尔的迷失与弗瑞德不同。不像弗瑞德的无家可归,他的流浪是因为“有家不得归”。卡尔是弃儿,至亲的遗弃使他的孤苦远甚于孤儿。卡尔甚至不能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他对外物高度依赖。我并不能臆断他的毒瘾和遗弃之间的先后因果,只是已知父亲、毒品、弗瑞德,都是少年卡尔的精神依托,其中又以对父爱的渴求最为终极。被父亲遗弃后,卡尔对毒品依赖成瘾,直到弗瑞德的到来,卡尔的依赖似乎才终于找着了一处合适安置,于是他把善良与热情尽数倾注于此。妄自揣测,弗瑞德之于卡尔,好友之外应亦有“父爱替代”的影子;是弗瑞德的陪伴分散了卡尔对痛苦的注意,他甚至有心经营起脱离药与毒的生活。

遗憾的是卡尔始终不能走出“弃儿”的阻滞,就像溺水者不能放开手中哪怕只是稻草枯枝的求生可能——毒瘾毁坏努力,弗瑞德信任不再而选择转身离去——情感依托的抽离把卡尔重新推回渊底。最后他回到故事的缘起去面对父亲。虽然是走投无路,但我以为他的本意不在物质,只是期待分毫关心而已。一双泪眼,一句“Goodbye, dad.(爸,再见)”纠结了多少决绝与留恋、毁灭与不甘、放弃与渴望!再度离家,卡尔从父亲的钱包里拿到了需要的钱,却在看到钱包照的一个停顿里,发现曾经的美好如烟花一样短暂闪现又永久地消失。片子里,卡尔在高潮和火树银花中离去,其实不是。他先前就已经死在星火泯灭、温暖殆尽的家里。

这部电影名字起得极好,中译的“停靠”也颇为妥当。不过我总以为“Parked”的妙处并不在词义上,而在代表过去时的“ed”。卡尔和弗瑞德都是流浪者,海边的临时停车场曾经供他们暂时停泊。那是真正的意义上的“parking”。因为比邻而居的共同经历让两个漂泊的灵魂暂停了孤独和迷失:茫茫前程,终于有人能与我一同收拾狼狈、整理勇气。然而可惜,对于两个人,停泊都只是暂时、是曾经。同样逃脱不了报废命运的两辆小车,一个车主得到新生,一个车主行至消亡。

弗瑞德太幸运了,他曾把车泊在一个停车场,遇见一个依赖他的少年卡尔,互为倚靠。这我想起《少年派》的茫茫大海里那座夜晚可怖的吃人小岛,像卡尔,明明生机无限却逃不掉黑夜的诅咒。所以弗瑞德和派都不可能永久地在那里驻留。但卡尔和岛皆真实地提供了“a short break”,让漂泊旅人在短暂的喘息中延续“生”的勇气——生存勇气之于派,生活勇气之于弗瑞德。我想《Parked》之动人,大抵在于此。

停靠Parked(2010)

上映日期:2010-12-02(都灵电影节) / 2011-10-14(爱尔兰)片长:91分钟

主演: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科林·摩根 科尔姆·米尼 

导演:Darragh Byrne 编剧:Ciaran Creagh

停靠的影评

17
17 • Par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