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2-05

TAIMAGURA 奶奶:不朽的甜味儿


2011日本纪录电影展上观看的这部《奶奶》。据说08年那届影展就展映了这部片子,这次影展本来就只有五部作品,较第一届少了很多,当然不可能是拿不出好片子才又把《奶奶》拿来展映,可想而知,是因为展映后的效果太好了,所以才一映再映。

奶奶和爷爷住在赤峰山上的taimagura三十几年,年轻人陆陆续续地搬走了,只有他们留了下来。俩个人没有什么孤独感,反而是有一种难得的宁静。更让人惊异的是,他们并没有像我们想得那样从此过上闲适享乐的田园极乐生活(其实是我们游手好闲才有这想法)。奶奶和爷爷每天都很忙碌的劳作。据导演说,他们自己去山下把落叶拉上来,然后做成肥料去滋养土地。他们的土地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变得非常肥沃。从很多细节也可以看出,奶奶和爷爷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这样的人自然内心安详,世界完整。奶奶有句话十分可爱令人动容,她说,豆酱团是有生命的。对动物和自然尚且如此地他们,可以想象,他们对待人又是何等的亲切呢?

导演透露,他第一次闯入奶奶和爷爷的生活的时候本以为他们会惊愕和担扰,但他们却出人意料地热情地接待了他。不仅如此。任何去taimagura游玩到奶奶家的人,他们都会热情招待,无论你来自世界的哪个角落。这就是奶奶和爷爷,富有爱心的他们。

说到这里,我想如果放在现在的中国,也许很多人会说,傻嘛,知道人家是好人还是坏人啊就往家里领。或者说反正爷爷和奶奶的家里也没有贵重物品,他们当然不害怕。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真的是以丧失很多东西为代价。是必然,但是如果问题过于严重的话,不得不说,是这个社会太畸形了。

奶奶每天都很忙碌。她的劳作具有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一下就使得马克思哲学对于劳动的论述以及艺术的起源的论断变得具体生动起来。也想起小时候我和奶奶做糕点的情境。那天身体不好的奶奶说在为一个多月就要回家的我准备水饺。我心疼她说不要麻烦了,吃点什么都好,去超市买也一样。现在想想,真的怎么能一样,那是奶奶的习惯,她能从中体会到无尽的乐趣。只是,我希望她不要太过劳累。这么小小的事情都关乎平衡,快慢之间,我们失去了多少乐趣?

奶奶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她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她一切都可以看开从而到达好似无忧无虑的境界,这是怎样的大智慧啊。烦恼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生活为你设置的一切障碍,明明都是可以靠你自己去扫除的啊。

奶奶和爷爷年纪大了,难免会想到死亡。爷爷对死亡的感知好像更真切一些,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的一丝担忧或者是不舍,但是又不是恐惧,透着一股坦然。奶奶似乎强大到什么都可以看得淡然,但是她说到天堂的那一刻,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情绪,一定是想到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她说起天堂的时候想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爷爷。也许是因为这一画面剪辑在爷爷谈及死亡之后,而奶奶对爷爷的感情那么深,不免让人想到奶奶是在担心爷爷。

爷爷在夏天来之前走了。导演用一句画外音带过,奶奶跪在摆着爷爷遗照的小桌子前,为他侍奉贡品。

奶奶生活依旧。谁会相信这句话?奶奶每天依然还是乐呵呵的,但是至少我知道,再强大的奶奶,对这件事再有心理准备,无论如何也不会不悲痛,并且这种悲痛会延续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交流会上,澄川导演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包括奶奶在内,以及《大海啸之后》中的那些失去至亲的人们,他们的平静只能证明一点,他们的悲恸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仿若坠入深渊。如果导演不是如此的细腻真挚善解人意,又如何做出这么精良感人的作品呢?

奶奶每天还是在劳作,她再次做起豆酱团。这时我们才知道,这些豆酱团要三年之后才可以卖钱,奶奶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它们卖钱的那天。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一丝的恐惧,她平静的接受未来的一切变故,让我心疼又敬佩。更大的触动是,今天的我们什么都要快点做,而很多珍贵的东西是慢慢得来的,你需要耐心的等待,一点点地付出,实现梦想是,得到爱情是,导演拍出这部作品也是,十四年的静心观察,换来的不仅仅是观众持久不断地掌声,更是它带给所有人的启示。

奶奶变成了一个人。一个人做豆酱,一个人耕种,一个人做豆腐,一个人做冻土豆。爷爷在世的时候,导演在表现爷爷劳动的时候更多集中在爷爷坐在门前借着光刨土豆为冻土豆做准备的场景。我当时还觉得有点赘述,直到出现了这样一个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才恍然大悟。这年冬天,奶奶自己挂起冻土豆,导演从挂好的土豆摇到奶奶,奶奶看着在墙上井然有序匍匐着的土豆,一如往常地笑了笑,然后微微低下了头,然后又背过镜头去,停了一下,走回远处的屋子,直到奶奶走远,镜头摇回墙壁上的土豆,然后又扫过墙壁穿过屋檐摇到碧蓝的天空。太让人感动了。奶奶的坚强隐忍和悲伤情绪不经意的流露变现的恰到好处,我们没看到奶奶的泪水,但是我们都知道奶奶一定是哭了。并且导演把爷爷和奶奶的关联以及爷爷的“存在”也表现了出来。片子里这样具有神性的镜头其实不少,但是我最爱这个长镜头。

奶奶依然在笑,但我当它是种礼貌。不是虚伪不是讨好,她是真的想让还在她身边的人放心,我没事,我的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的,我知道爷爷会离开,我也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离开。她的笑,对于我,就是种诉说。

奶奶常常提及爷爷,她觉得爷爷并未离开。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认为,在生活的细节上无处不是爷爷存在的痕迹,这是爷爷教给她的,那是爷爷讲过的。导演没有过多的表现奶奶的孤独,甚至没去表现奶奶对爷爷的思念。有解说词说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对爷爷说话再出门。我当时想为什么不用素材去展现,后来觉得还是这样最好。奶奶对爷爷的感情已经在细节之处彰显,而那些絮叨也会产生奶奶开始变得软弱的误解,每天这个频率又实在不好表现。所以这样处理,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最好。

渐渐地奶奶踏不动黄豆了,也没力气挂豆酱团了。邻居那个曾经接受奶奶恩惠比较多的那个男人开始帮助奶奶做事。两家人亲似一家人。你看,一切都是循环的,自然界很平衡,感情也是一样。

奶奶挂完豆酱团之后,就心脏病突发去了医院。此处导演的功力。如果他说后来或者某一天奶奶心脏病突发进了医院都不会有原句的解说那么富有力量。因为对于所有观众而言,豆酱团果然如奶奶所说,在影片中有了生命了。它们陪奶奶走过一年又一年,已经是片子里的角色了。奶奶进医院前,挂豆酱团的时候,自嘲说道,当没办法顺利挂起豆酱团的时候人就快死了。想到此时躺在医院里的奶奶,心里瞬间一紧。

奶奶进医院了,奶奶的女儿出现了。这里也是我之前疑惑的地方。开始我以为奶奶和爷爷没有儿女。现在女儿的出现,和她对奶奶的照顾,让我觉得,她不是不孝敬父母,她之前一定来看望过奶奶。但是为什么导演一直没拍?躲开孩子们是不是有点刻意。但是如果加入到影片里,确实又冲淡了某些东西,搞不好还会有点做作。女儿的出现,其实可以让我们猜想到,女儿是劝过二老回城市生活的,是他们太热爱这片土地和大自然所以才不肯离开。奶奶甚至为了住在这里,在没了柴火之后开始砍一些他们自己种下的防护林。可见,在奶奶的心里,她的平衡是怎样的。

后来,奶奶去世了。结尾该怎样结束?

邻居一家五口延续着奶奶的习惯,一起做豆酱团。一家人争先恐后地要踏黄豆,那种其乐融融是自然和劳动带给他们的,更是他们的善良和爱带给他们的。我们看到了奶奶精神的延续。大儿子是在奶奶的目睹和守护下出生的,他曾经也常去奶奶家看望奶奶。当他站在黄豆缸里,一边努力地踏着黄豆一边说着,他闻到了奶奶家的甜味儿的时候,所以人的心都刹那间柔软了吧。

奶奶并没有离去。

收尾呼应,影片从奶奶踏黄豆做豆酱团开始的,也许影片在此刻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没有。那棵爷爷告诉奶奶用来预测收成丰欠的樱花树花满枝头,预示着今年将是个丰收年。影片可以结束了么?还没有。

奶奶和爷爷笑呵呵的出现在镜头里,他们一起耕种,本是梦幻却又那么真实。爷爷和奶奶将永远留在taimagura,这里将永远弥漫着奶奶家黄豆酱的香味。

影片结束了,结束得那么恰如其分。而坐在下面的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因为这一切实在太香甜了。

交流会上,导演说,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体会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那么他就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永远存在。

是为不朽。

TAIMAGURA 奶奶(2006)

又名:Taimagura Grandma

主演:未知

导演:澄川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