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上海的关系,丝丝缕缕。淡,却又缱绻。箱琴衬的恰好,让全片都笼罩于一种淡淡的忧思之中。节奏很缓,冲突也不那么激烈,但又好像凉水泡茶,愈长愈浓。
这次董敏莉扮29岁Loser女一枚,依然是少女气的面容,却多得一份生活的倦怠。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挫折,“想要的不敢要,偏偏选好的,也是错的”。这时候,母亲去世,命运突变又似乎给她一点思考的空间。
住回旧居,和母亲的老友兰姨同住。慢慢地回忆自己的童年,画片温柔,感觉淡而清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害怕黑暗,要有光才睡得着的孩子。遇见了童年时候便暗恋自己的青梅竹马,装醉了要他背回家,偷听他说他喜欢自己;耍小脾气挑剔他,惹他生气;唱童谣和他嬉闹,“大头大头,落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森美演这一个青梅竹马恰如其分,不是观音兵,而是贴心人。
只是,Loser的生活仍在无奈地延续。在旧居,翻看母亲记录生活大事的黄历纸,看母亲栽的梧桐,晚年收集的旧家具,喜欢坐的位置;找出母亲的小口琴,吹童年时母亲常吹的那支不知名的曲子;和兰姨、大头围在一起吃饭,说糯糯的上海话,很温馨。
随兰姨一起去了上海,看母亲旧时的好友,申叔叔和他的太太。渐渐地明白,对于母亲而言,香港始终只是一个驿站,母亲一直在异乡香港寻找着记忆中的家乡上海。买一栋大屋,旧了依然依恋它,只是因为那种格局,像极了上海的石库门,对应着青春的痕迹。这是忘不掉的青春记忆,时光愈长,愈是清晰。
一点一点,明白了母亲为什么选择大屋、梧桐、旧家具。原来梧桐的思恋之因为青春时深印入记忆中的满地树影;原来幼时母亲吹的口琴曲子,都是申叔叔写的曲;母亲记忆中的房间被对位复制入香港的家。而哥哥的名字来自旧时居住的茂名南路,自己的名字来自母亲年轻时常去的兰心大戏院。点点滴滴,都封存着母亲青春时,最美好的记忆。这四十年的钟情与想恋,因岁月,更深长。
在回忆中慢慢成长,走旧时的街,听过去的歌,安静地收集长辈们的往日故事。穿着旗袍与母亲的老友一起拍照,暂时地去替代她完成没有达到也没有说出口的心愿。
浅浅淡淡,导演谭国明把节奏调控的恰如其分,又把上海拍的有够清亮,让雨与夏,都很清透。原著作者陈慧只写得一个小故事,谭国明在改编时却似更为细腻,起起落落的情绪,对应的都很清楚。
小的Bug,多多少少是有一点,为了取北苏州路四川路的景色,混淆地理概念搬作为淮海路茂名路的旁边,又让旁支的人物略显突兀地出现,那个由藤冈扮演的日本客,与董敏莉用英语、国语、粤语、日语混着交谈,却教会了她,懂得回家。
旧居窗前的梧桐树要被移走了,电话里面问大头:你有没有看见风?
大头说:看见了,等树砍了以后,就看不见了。又说:回来吧。
天空晴朗,这一段梧桐之路,和童年记忆一样,清爽温馨。

七月好风(2007)

又名:Breeze of July

上映日期:2008-05-16片长:95分钟

主演:董敏莉 森美 顾锦华 藤冈龙雄 

导演:谭国明 编剧:谭国明/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