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很短,人生很长;
不近艺术,不懂牢笼;
相拥相庆后,依旧孤独。

(有轻微剧透)
《凯撒必须死》的整体构思跟最后呈现的效果都是让人称绝的。演员的真实重囚犯的身份,让他们在“当下的现实”、“电影中的现实”、“莎士比亚戏剧角色的舞台时”与“凯撒的当时”这四种时空之间穿梭、游离。这种投入与不停地穿梭游离,使演员或是观众,都可能在某个瞬间,意外地出现与另一个时空的错位。
比如斯特里阿诺会因为戏剧中的角色布鲁托那句“如果可以消除凯撒暴虐的思想,而不用撕破他的胸膛”的台词,突然想到当初一起走私香烟的朋友,因为听了自己类似的劝解,而放了欲告密者,结果被放走的人还是告了密。这句台词,突然唤起了他的一种回忆,一种悔意,一种对台词内容本身的厌恶。
再比如,在戏中伪善的迪乔,来劝凯撒参加元老院,经过了几番脚本上台词的往来后,突然因为凯撒的扮演者乔瓦尼(电影中人)情绪的崩离,导致两个人瞬间回到了“电影中的现实”,而现实中两人间同样伴随的伪善跟愤怒,让这种时空的错位的戏剧性狂奔涌现。
这种时空地错位,恰恰就是整个电影的最高线索,统领着所有进展,正是因为这种错位作为所有情绪的源头,才会出现“可怕的天花板”与稍纵即逝的彩色海岸礁石。
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电影内容本身,都在有意无意地传达着一种对每一个平凡艺术个体的尊重、期待与怜悯!当反响热烈的莎士比亚戏剧谢幕散场,所有囚犯,各回其处,却再难各回起初。那每一个激情退去后再次回归“电影中现实”的囚犯,不再有电影中戏剧排练时那般专业级的表演神情,而是僵硬地看着牢房门被打开,然后走进。最终,他们不得不面临的终极结果,是电影拍摄结束后的“当下的现实”,他们中的大多数终究是一辈子的囚犯。
当所有一切都安静下来,在艺术中走过一遭的囚犯,终于满是木讷地心酸道:当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艺术后,这小房间又变成了一间牢房。艺术唤醒了他的渴望,却也清晰了现实的痛苦……

生命很短……人生很长……
不近艺术……不懂牢笼……
相拥相庆后……依旧孤独…………

凯撒必须死Cesare deve morire(2012)

又名:凯撒必死(港) / 凯撒必须死:舞台重生(台) / Caesar Must Die

上映日期:2012-03-02(意大利)片长:76分钟

主演:萨尔瓦多·斯特里亚诺 柯西莫·雷加 安东尼奥·弗拉斯加 胡安 

导演:保罗·塔维亚尼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编剧:保罗·塔维安尼 Paolo Taviani/维克托里奥·塔维亚尼 Vittorio Taviani/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凯撒必须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