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4-18

伯尼:几抹温暖,一点唏嘘

迦太基,不是非洲北海岸的那个古老帝国,而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坐落于德州东部的迦太基阳光充足,植被环绕,居民生活轻松惬意,怡然自得,有“德州最棒小镇”之称。上世纪4、50年代,小镇地下埋藏的天然气田令不少人发家致富。
到90年代,镇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逐渐显著,直观的体现就是小镇的殡仪馆人手不足,于是男主前来应聘:Bernie,男,单身,接近不惑,胖乎乎肉墩墩,声线温柔,待人友善,办事周道,殡葬业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分内分外的各种杂七杂八都处理的得心应手细致入微体贴周到无可挑剔。没过多久,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Bernie就成了小镇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心中至善至美的存在。随后女主登场:Marjorie,女,丧偶,年逾古稀,身形走样,皮肤松弛,表情严肃,待人刻薄,小镇居民都对她言有微词心生芥蒂,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孙也已不相往来,空有万贯家财,形单影只寡欢独居。
老伴的葬礼让Bernie和Marjorie结识,Bernie的好心肠一如既往,肉心毕竟非铁石,一来二去,两人渐渐如胶似漆,一起赏歌,结伴旅行,甚至家庭事务,Bernie也代Marjorie一并打理,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导演未可知,也不愿去探究。时间一天一天过,毕竟秀才遇见兵,Marjorie的刻薄自私和控制占有欲终于唤起了Bernie内心的小困兽,啪啪啪啪,连开四枪,Bernie匿尸于冷库,如常生活,Marjorie失道寡助,行踪无人问津,即使有人提及,Bernie也是各种搪塞遮掩,尸体一藏就是九个月,其间Bernie慷慨散财,大到当地教堂,小到普通人家,无不受其恩惠。东窗终于事发,小镇居民无不惊异,Bernie那么好,老太太那么坏?!唯独一人除外,检察官Danny,坚持异地审判Bernie,因为“他(Bernie)好像对小镇施了魔法”,迦太基没有一个陪审团会严惩Bernie。审判迁地进行,一大番的唇枪舌剑,各方辩护律师无不巧舌如簧。最终裁定,五十年,不得假释。
《伯尼》是自2003年的《摇滚学园》之后,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与“熊猫”杰克•布莱克的再度聚首,1998年理查德在《德克萨斯月刊》上读到了相关事件的报道,自身就是德州人的理查德•林克莱特马上就被这一不寻常的事件吸引,他甚至去旁观了Bernie的庭审,并且开始着手编写剧本。而平时疯疯癫癫的胖子杰克布莱克之所以能得到温柔的Bernie这一角色,除了胖嘟嘟的身形外,明亮的歌喉也是一大关键因素,这一点也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只是看着杰克布莱克在那里一本正经的扮温柔,你也很难不莞尔一笑。马修麦康纳饰演Danny,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不近人情却坚持法理,有点臭屁还有些许痞气,马修驾驭这种角色简直手到擒来,看看他同年的表演:《杀手乔》里的“吮指原味鸡”和《魔力麦克》里的脱衣舞男队长。
理查德林克莱特自《半梦半醒的人生》之后又带了一种崭新的电影呈现方式,一个半纪录式的黑色喜剧,电影中几个关键角色由演员完成,更多的访谈交给了与真实Bernie结识的迦太基小镇的原住居民,全片明亮的色调和轻快的剪辑以及演员们自然又略荒诞的表演又把“演绎”和“记录”的界限模糊化,演员和群众的模糊化,电影台词与真实采访的模糊化。
法理与人情是事件中一个重要的冲突点,实际上电影里理查德在极力的模糊这一冲突,做法就是把拍摄采访的重点放在人情之上,放大Bernie的人性优点,而Marjorie和Danny则显得不通情理,刻薄自大甚至有些滑稽。就像最后法庭戏中各自的辩护律师,滔滔不绝言之凿凿,其实都在避重就轻,理查德林克莱特就是Bernie的辩护手,在indiewire的访谈中,他也丝毫不回避自己对于Bernie的偏爱,“他关心身边的所有人,他多愁善感,他不是这种大坏蛋,真的。”
《伯尼》的观感就像影片结尾字幕时那个老头弹唱的民谣,用轻松的语调调侃的讲述了一个荒诞却真实的故事,效果就是尽管片头用大字告诉你“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到了片尾,你看到真实的画面还是会大吃一惊:“尼玛那些访谈竟然是真的!”。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被理查德林克莱特模糊掉的故事。

伯尼Bernie(2011)

又名:礼仪师真假杀人事件(港) / 胖尼杀很大(台)

上映日期:2011-06-16(洛杉矶电影节) / 2012-05-04(美国)片长:99分钟

主演:杰克·布莱克 马修·麦康纳 雪莉·麦克雷恩 Brady Co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编剧:Skip Hollandsworth/理查德·林克莱特 Richard Linklater

伯尼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