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23

带小狗的女人:导演说

《带叭儿狗的女人》是根据19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契诃夫是世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和戏剧的经典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内容却极其丰富和深刻。本片导演赫依费茨在他的导演笔记中写道:“具体的东西和远处的景物相结合,生动的日常琐事和静默的沉思相结合。不正是因为这样才使这篇短篇小说达到了相当于长篇小说的那种容量吗?”赫依费茨准确地理解了契诃夫的创作构思和艺术风格,用电影语言再现了作家那“含泪的微笑”和隽永深邃的思想内涵。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揭示了俄国19世纪变革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影片一开始展示给观众的似乎是平凡而庸俗的婚外恋故事。故事发生在俄国南方克里米亚半岛的港口城市雅尔塔。这个“避暑圣地”既脏又乱,天气闷热,生活无聊。饱经世故的古罗夫在想方设法地诱惑孤独的少妇安娜。古罗夫通过逗弄小狗而同安娜搭上了话,接着便不慌不忙地同时又步步紧逼地达到了目的。他之所以能乘虚而入是因为安娜的丈夫醉心仕途,对妻子冷漠,致使安娜对婚姻失望,而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正在此时她遇到了富有男性魅力的古罗夫,于是她便“一见钟情”而终于堕入爱河。
然而这次幽会对古罗夫来说不过是情场上的又一次“胜利”,是例行的寻欢作乐;而安娜则认为自己的行为等于是犯罪,是背叛。所以她在旅馆中先是惊慌失措,后是哭哭啼啼地向古罗夫倾诉衷肠。安娜在背叛礼教与追求爱情的矛盾中痛苦挣扎。但是她比古罗夫更早地发现了自己内心的重大变化:现在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她去追求新的生活。这时的古罗夫对安娜还只是逢场作戏,把这一切视为生活小插曲,所以听完安娜的话,他切了一片西瓜吃了起来。
古罗夫同安娜相处了一段日子之后逐渐发现,她不仅美丽动人,还为人诚恳、善良而又多情。他们有时一起坐在海边欣赏时而宁静时而咆哮的大海,在大自然怀抱中他发现人类多么渺小,自己的生活多么空虚,而坐在身边的这个女人是多么可爱而又可贵。于是他不知不觉地堕入情网了。就在他们开始真心相爱,难舍难分之际,安娜突然接到丈夫的信,丈夫要求安娜立即回去。
古罗夫陪着安娜乘马车到火车站,告别时安娜没有哭泣,只是说“命该如此”。古罗夫送走安娜以后一个人呆在月台上,突然发现自己犹如大梦初醒,同时他又有点惆怅,甚至内疚。他知道安娜对他的爱有不少是她自己的主观幻想,她把他美化了,古罗夫觉得自己欺骗了这个可怜的女人。
回到莫斯科家中的古罗夫并未能实现自己的设想:不到一个月便会把安娜忘掉!虽然他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整天无所事事,照旧对妻子撒谎,同酒肉朋友们寻欢作乐,然而雅尔塔的海景、安娜的倩影却经常出现在他面前,无从摆脱。古罗夫日益觉得自己两重生活无法忍受:他躺在床上,妻子在身边熟睡,而他却常常失眠。古罗夫想对一位朋友谈谈自己同安娜的奇遇,那位朋友却答非所问。古罗夫愈来愈感到孤独,因而安娜的形象也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他眼前。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是在疯人院或者监狱里一样”了。
导演借用原作中“鬼迷心窍”这句话形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经历。他通过演员巴塔洛夫和萨维娜的炉火纯青的表演,突出了古罗夫和安娜的罗曼史如何以其耀眼的光辉照亮了这两个平凡人物,使他们的精神升华,突然发现过去的生活是多么庸俗和丑恶,而他们自己就是这市侩生活的组成部分。强烈的爱情不仅改变了人的性格,也擦亮了人的眼睛。影片要向观众叙述的不是一段普通的婚外恋故事,而是提出了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道德伦理问题。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在古罗夫决心到C市去寻找安娜以后的情节中,上述主题得了进一步深化。
12月的一天,古罗夫欺骗妻子说要去彼得堡办事,便直奔C市而来。经多方寻问,他终于找到了古德里茨的宅邸。这是座阴森森的建筑。但是除了偶尔出现了一次叭儿狗之外,他只听到钢琴声,却未能与安娜晤面。第一次挫折便使古罗夫动摇了——他后悔不该冒失地到C市来。然而这种想法还是被要见到安娜的强烈愿望压下去了。古罗夫终于在歌剧院里找到了安娜。这是一次短促而精神紧张的会面,也是至关重要的会面。他们约定将在莫斯科幽会。从此便开始了古罗夫同安娜之间缠绵多年的爱情生活的新阶段,也是他们“地下”夫妻生活的开始。建立在合法婚姻之上的公开夫妻生活没有爱情可言;而建立在真挚爱情之上的“地下”夫妻生活则是没有法律依据和得不到社会舆论支持的。安娜每隔两三个月便到莫斯科来。古罗夫同她在旅馆中偷偷摸摸地相聚,过一段“夫妻生活”:她穿着他最喜欢的衣服,做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二人相敬如宾。但是分手时,他们却装成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先一后地走出旅馆。这种生活开始时还有一定“情趣”,然而几年过去了,他们却愈来愈感到乏累,内心十分痛苦。
最后一次幽会场是这样表现的:古罗夫把女儿送到学校后,立即赶到“斯拉夫市场”旅馆。不胜旅途劳顿、饱受相思之苦的安娜立即投到他的怀中,她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低声哭泣。古罗夫已经找不到安慰她的话。这时他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十分苍老,他的头发开始白了。他觉得他同安娜就如一对小鸟,被人捉住以后硬关在两个笼子里。
本片是一部抒情心理影片。它的成功与女演员萨维娜的出色演技有重要关系。萨维娜从形体到气质都具有非凡的魅力,她的表演很有分寸感,令人信服地刻画了沙皇专制社会中一个弱女子的悲惨境遇和精神觉醒。这位带叭儿狗的安娜是契诃夫作品中著名的三个安娜中的第三个。契诃夫在《打猎时的戏剧》(1885)中塑造了一个狡猾、精明、野心勃勃的安娜;而在《脖子上的安娜》(1895)中表现了一个虚荣心很强而自甘堕落的安娜。作家在第三个安娜身上则倾诉了自己对纯洁真挚的爱情的向往和肯定,歌颂了爱情净化人们心灵的力量。尽管男女主人公没能找到出路,但是他们正在觉醒。这也是影片把小说提出的社会道德问题同20世纪60年代苏联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道德取向问题联系起来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梅斯希耶夫以令人赞叹的技巧再现了雅尔塔海滨城市和莫斯科阴暗冬日的景色,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在揭示主人公们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营造了契诃夫小说的独特抒情气氛。这一切使导演赫依费茨通过银幕上的形象道出了原作的真意:“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带小狗的女人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1960)

又名:贵妇与小狗 / 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 / Dama s sobachkoy

上映日期:1960-01-28片长:83分钟

主演:Iya Savvina 阿列克谢·巴塔洛夫 妮娜·图利索娃 

导演:约瑟夫·海菲茨 编剧:约瑟夫·赫依费茨 Iosif Khei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