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直觉》是一部典型的恐怖悬疑电影。
闺蜜兼邻居爱丽丝和席琳都过着田园生活,有修剪整齐的草坪、成功的丈夫和同龄的儿子。
但一场不幸的事故,打破了这一切,内疚、猜疑和妄想加在一起,破坏了这对姐妹之间的纽带。亡子之痛, 谁该负责?由母性本能一层层揭示的阴暗面,一场心理上的意志之战正式“打响”
两个影后精彩的表演,为这个较为一般的剧本,画上了动人的色彩。
安妮海瑟薇的角色,一言一行都隐而未露,在一切草蛇灰线昭然若揭后才陡然爆发,病态的心理脱出伪装的躯壳,明晃晃地亮出毒蛇的獠牙。
劳模姐饰演的角色,则是多线并行,母亲的直觉让她显露出愤怒失控的保护欲,枕边人的不信任让她陷入泥沼般的无力感,儿子难以忍受她的争斗并展现出的若即若离的疏远,让她暴露出柔软的弱点。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席琳,是在无声无息间,打响了长战线的复仇拉锯战。这是一种无理的、扭曲的复仇,妄图惩罚邻居来为自己的孩子陪葬。
她杀了四个人。
第一个复仇对象是爱丽丝的岳母,通过换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杀人于无形。起歹心的原因是在于,爱丽丝的岳母认为自己在她孙子的生日宴上前来,无异于给爱丽丝徒增伤悲。
丈夫成为了她的工具,第二个死的是丈夫。丈夫的死,成为了她是弱者的伪装,成为了靠近爱丽丝一家的跳板。这也几乎是她最后的机会,毕竟爱丽丝一家即将搬家,为了完成她扭曲的夙愿,她只能孤注一掷。
她最后在对方搬家前杀了这对夫妇,然后顺利夺走了他们的孩子。
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在于,两个奥斯卡影后奉献了极为精彩的对手戏。这和导演的手法、演员的表演都有关系。
一个演处心积虑的毒蝎母亲,
一个演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的敏感主妇形象分明,且有对比性。
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几处爆发戏力道十足,在与对手飙戏时,近乎失控的表达情绪,也和一个害怕随时失去儿子的母亲形象极为吻合。安妮海瑟薇角色的性格,应该是隐忍的、理性的,处心积虑有周全部署的女人。
她不可能在任何人面前,流露出更多的真实情绪。
为了复仇,她必须有周密的方案,必须卖惨,必须把姿态放低,必须迷惑朋友一家,包括最后能占为己有的孩子的儿子。
在表演上,安妮海瑟薇基本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处理方式,前半部分“卖惨”时,不用多余的行动和身体幅度,说话轻声细语,表现楚楚可怜,后半部分复仇时,加强了人物的底气,在行为上利落、彪悍,情绪转换还是比较丰富的。影片对悬疑的氛围营造也用心。
两个女主角透过窗帘互相窥探的镜头设计得特别好,仿佛观众也成了偷窥的一员,感受着她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变化。这种感觉,就像你知道有人在背后盯着你,但又无法确定对方的动机,既紧张又刺激。
故事后半段,当安妮·海瑟薇的角色精神崩溃,决意复仇时,来自她视角的镜头突然消失了。这个处理手法相当巧妙,仿佛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再也无法触及她的内心。这种变化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就像你知道有危险临近,却无法预见它的来临。
但,曾先森还是对故事有些不满意。这个故事的平庸之处,出现在两位老公的身上,两位大男人,除了有钱、有车、有娇妻之外,并没有在故事里起到任何作用。
作为配角,他们本应该为故事添彩的,但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都没有能利用好。即便导演做了一些区分。
譬如说,两个人以自我为中心、聊天话题永远围绕着“国家大事”、觉得女人就该在家里照顾孩子不需要外出工作等等。
但区别在于他们一个毫不在意妻子的想法且将所有的错误归结于妻子;
另外一位丈夫,同样在妻子面前大显大男子主义,可不同的是,对于妻子的要求他会思考且考虑,对妻子过激的情绪有回应。其实,最应该加强的部分应该是家庭刻画。中年中产家庭幸福的支柱是什么?当然不是爱与信任,不是性与财富,而是孩子和体面。
影片在这方面下了笔墨太少了,如果把面子、身份地位的讲究和交代说得更透一些,影片是能加分的。其实教堂里扇儿子的脸那场戏有涉及到这点,但剧本上给到的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本片,比今年几乎同题材的电影《坠落的审判》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