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5

骆驼祥子:老舍很残忍


要我说,老书是真真好看,《骆驼祥子》书好看,改编的电影也好看。

某种意义,这部电影的改编是一次极其优秀的二次创作,比书更有人情味儿,更生动活泼(毕竟有光影效果嘛),同时带给我很多新的视角。

《红楼梦》里鸳鸯有句话:“九国贩骆驼的”,喻指人逐利。我不知道老舍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红楼梦》,但联想一下似无不可,不然为什么要安排骆驼,不安排老马老牛呢。

这是祥子人设的第一步,就从书名里就能让人百般咂摸。

祥子卖了骆驼,回城第一件事儿是什么,花一块大洋买件新褂子,又剃了个头。等镜头转进刘四爷家车行里别的车把式,嘿,诸位立马就看出祥子跟他们的不同了。不单是衣着,关键是言行,还有那股精神头儿。也难怪车行里一堆老爷们,虎妞独独看上祥子了。

这就是凌子风导演的高明之处,就这么简单的几组镜头,立马就让我们看出了祥子是一个有奔头,有热情,有理想的人。虽然干的活跟所有车夫一样,甚至更苦更累(因为他更勤快),但有奔头的人和为五斗米活着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说这拉洋车,搁在那时候的旧北平,就跟现在的互联网创业似的,似乎是很受底层百姓钟情的维生活计,但就跟现在互联网一样,有打工的,有创业的,也有资本。打工就是给车行拉车,每天回来交份子钱,剩下的估计三餐难继,毕竟不是每天都有活,“这年头,拉车的比坐车的多”,刘四爷算是个小资本,至于自主创业,那就得有一辆自己的车,这就是祥子的梦想。

祥子是认准拉洋车这个赛道了,做梦都想有辆自己的车,这时候的祥子是真的快活,每天攒几个子儿,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带来生活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快慰。所以祥子不但快活,而且善良,哪怕自己要攒钱,也要帮助饥饿困窘的老人。

因为,快活,能滋养善性。

同时,此时的祥子极有骨气,这时就要发一个问题——祥子爱过虎妞吗?

在书中,是没有的,在电影里,导演显然更有人情味儿,祥子后来对虎妞是产生了感情的。咱们不纠结这改编到底对不对,咱们要问的是——祥子为什么不爱虎妞。

不单单因为虎妞不漂亮,是个老姑娘,更主要的原因是,祥子有追求,有精气神,有脊梁骨,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婚姻是被压迫的。虎妞泼辣大胆是真,喜欢祥子也是真,但颐指气使,对祥子手拿把掐更是真。这是一种畸形的,充满压迫的爱。有梦想的祥子不能忍受。

斯琴高娃的虎妞淡化了这种印象,最后难产而死时,祥子痛哭,我个人认为这样处理虽然降低了书中的批判性,但更符合人情。

在原著里,祥子几经起落,每每在黎明的前夕破灭希望,对他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就好像百炼钢反复的拗折,终于到了一个断裂的临界点。

电影对这点的刻画有限,但我们也能感受到随着虎妞和小福子的死,祥子完了,他的精气神散了,脊梁断了,奔头没了。

这里我不禁要抱怨老舍,这正是老舍先生残忍之处,他为什么不让祥子死呢。死于意外,死于军阀,自缢而亡,甚至安排他冻饿而死我都能接受。因为,死了,祥子就解脱了。

可是作者很残忍,他没让祥子死,他要让祥子活着,像死了一样活着。

其实,我能理解老舍的心思,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

有很多人猜测过祥子的结局,说他不久肯定就要死,因为生活已经毫无希望。

不,如果你们这样猜,那纯是不了解老舍,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

我告诉你们,凡是能纵容自己死亡的,都是还没万念俱灰的,诸位请看,凡是自杀的,都是胸中还有一口气的——或不平、或不甘、或怨恨、或卑怯,正因为有这一口气,他才能放弃对生的希望。若真是万念俱灰,他反而死不了,因为他已经“死了”,从精神上,已经被消灭,只留下无知无识的肉体,苟延残喘的“活着”。

我是万般希望祥子死去的,但老舍没有给他这份最后的尊严,细细想来,这,难道不是许许多多人的写照吗。

老舍,真的很残忍。


骆驼祥子(1982)

又名:Rickshaw Boy

上映日期:1982片长:125分钟

主演:张丰毅 斯琴高娃 殷新 颜彼得 李唐 韩焱 高放 

导演:凌子风 编剧:老舍 Lao-She/凌子风 Zifeng Ling

骆驼祥子的影评

嘟嘟
嘟嘟 • 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