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60年代的Dylan 立傳。一個鄉下年輕人聽從對音樂的渴望,快速模仿偶像演唱,聽老錄音,讀詩,看演出,input 不加選擇的進入腦袋,第二天從嘴裡唱出來的就是新的詩歌。
從紐約小酒館演出,進入大眾視野且量產名作的過程,他被推入抗議的年代,站上華盛頓民權遊行舞台演唱,從此被視作抗議者意見領袖,並長久豎立在青年反抗文化中的塔尖,他的作品已經脫離他了,擁有獨立的意義,引領一代年青人的價值觀。他多有交往音樂文化圈中名人,或者戀愛,然而音樂始終是他的核心,而非愛情或其他政治參與。
Dylan 改變自己編曲方式和音響效果,歌詞天馬行空源自內心,一次能唱50頁。再沒有別人期待他的抗議口號。加入狂躁的樂器編制,讓那些歌更為凶猛,不受民謠親密樸素的意識形態控制,得罪一幫故友師長。
66年巡演的搖滾樂隊the band 喧天樂聲中,Dylan 一路被觀眾狂噓反對, 忍受媒體常常愚蠢採訪的攻擊。筋疲力竭,回到美國卻無處可去,車禍發生,他消失數年。此後,為音樂而生的生命動力終究將他推進下一個境界。Dylan 已經遠離他的出發點,走上寂寞創作之路,一切已經不可能回頭

没有方向的家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2005)

又名:卜戴伦漂流半生(港) / 迷途之家 / 归乡无路 / 没有家的方向 / 没有回家的路向:鲍伯·迪伦

上映日期:2005-09-03片长:208分钟

主演:鲍勃·迪伦 琼·贝兹 Allen Ginsberg B.J.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没有方向的家的影评

H.
H. • -
dew
dew • BOB DY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