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就纪录片而言略显单薄。我没能很准确理解ta所指的单薄具体是什么。是对朱晓玫的描述过于单薄,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她是个单薄的形象,还是其它的意思?没想出来一时半会儿。
但我能理解“单薄”这个词的出现。如果“单薄”是合适的,那这部纪录片里的朱晓玫“单薄”得非常好。
应该可以理解,一个在历史劫难里,在这个国家里,把音乐当作庇护所的人,心思是“单薄”的。当她获得与音乐终身相伴的机会,她的虔诚和投入,以及用单纯的方式(读老子)来小心呵护这份互相倚赖,她的用心是“单薄”的。我喜欢她在音乐会上的诚恳,以及总是谦卑地困惑自己为何可以获得这份被喝彩的殊荣。她深夜练琴,清晨练琴,弹巴赫变成日夜的祷告。猫从琴边走过,琴边的她太专注,以至于“单薄”得像印在墙上的花纹。
纪录片里的巴黎始终天气阴沉,片尾字幕从山间缓缓升起。很感动,她终于与音乐相见。

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Une Chinoise avec Bach(2014)

又名: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的音缘 / A Chinese and Bach / The Return is the Movement of Tao / Zhu Xiao-Mei and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上映日期:2014-11-03片长:52分钟

主演:朱晓玫 

导演:Michel Mollard 

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