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于《外滩画报》,转载请注明


今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地球两万日》(20,000 Days on Earth)于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澳大利亚天才摇滚艺人、词曲作者和诗人Nick Cave在地球上第两万天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角不是别人,就是Nick Cave本人。

跟随导演Iain Forsyth和Jane Pollard的镜头,我们和Nick Cave一起坐上车,开启了一场穿越英法澳的时空旅程。

影片开始于精彩的三分钟蒙太奇:从Nick Cave诞辰起的大声啼哭,穿梭至现年56岁的瘦削西装男背影,伴随着一侧数字从0翻到20000,紧接着黑屏;画面再亮起时,他已经和妻子Susie Cave躺在了英国南部布莱顿镇的公寓床上。

“我起床,我写作,我进食,我看电视。这就是我在地球上的第两万天。”这是Nick Cave自己的回答。

当然了,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在写歌练歌、与友践约、开着车到处转,以及去拜访他的心理医生。英国精神分析学家Darian Leader问他最恐惧什么,他沉思片刻,答:失去记忆。

“我们即是回忆。你灵魂深处与你生存的唯一理由皆被回忆捆绑。”他知道对任何作家而言,记忆是创意之源。关于过去的知识是我们抵达当下的唯一路径。他那些叙述性的歌曲组成着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毫无例外是由“值得我们花毕生精力追求、原始而珍贵、并定义了我们整个人生的记忆”所创造的。

《洛丽塔》的朗读者

然而,阅历再丰富的人,也并非能堂而皇之地与人分享所有记忆,尤其是内心受创的那部分。19岁的时候,Nick Cave的父亲因一场车祸过世;戏剧性的是,彼时的Cave正因为盗窃被抓,关在警局里等待母亲前来保释。Darian Leader试图探讨关于他父亲的死。“我当年19岁。”Cave不再沉着松弛,话语间的停顿不自然地延长了:“父亲的死是出乎意料的,震动了整个家庭。”接着是一段紧张又冰冷的沉默。Darian Leader就此打住:“我们不说了吧?”

即便如此,他始终愿意分享的关于父亲的记忆,是在他即将迈入12岁之际,父亲为他朗读的《洛丽塔》第一章。“当他大声朗读《洛丽塔》时,我觉得他变成了另一个男人。他升华了。我仿佛被引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一个充满性、成年人和艺术的世界……”以至于2011年在英国举办的“世界读书夜”上,Nick Cave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纳博科夫的这本经典,也是他的性启蒙读物。

记忆档案馆的主人

Nick Cave对记录记忆的执着,驱使他开设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档案库。你可以从成排的资料中找到他的人生的点滴轨迹。他读着30年前为“Nick Cave纪念馆”写下的遗嘱,不禁忍俊:“我从来都是个自命不凡的混蛋。”40年的起伏跌宕、尘埃落定浓缩在几排架子上的图片和笔记本里,这种可丈量和数据化的生命,看起来未免因过于计算而缺失经历本身的不确定性。但对于害怕失去记忆的Cave而言,他的安全感来自于记忆的触手可得,因此,这样一所奢侈的私人档案库,对这个人而言变得如此不可或缺。

坠入情网的男人

1997年,在刚与英国著名摇滚女星PJ Harvey分手后, Nick Cave出了一张以这段感情为灵感的畅销专辑《The Boatman’s Call》。

然而此后不久,他就遇见了现在的妻子——Vivienne Westwood的前缪斯、英国模特Susie Bick。 Cave在影片里这样形容他与Susie的初遇:“我第一次遇见Susie是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里。当她走近——那些我过往多年迷恋的事物,影星的照片,穿着Billabong泳衣的珍妮·艾格特,在特莱维喷泉里的安妮塔·艾克伯格……世界小姐大赛,玛丽莲·梦露、珍妮佛·琼丝和波德·瑞克……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者和俄罗斯的体操运动员……旺加拉塔泳池里的年轻女孩躺在热混凝土路面上,那些我听见、看到和读过的……所有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静脉注射情色数据……一切的一切交汇在那一瞬间,在一次猛烈的大爆炸后,我沦陷了。就是这样。”

安妮塔·艾克伯格的喷泉镜头,出自于费里尼的电影《甜蜜的生活》,这也是安妮塔·艾克伯格最广为人知的角色——风情万种的瑞典裔美国女星希尔维娅。巧合的是,剧中疯狂爱慕她的记者马赛罗也曾表达过与女神触电的感受:“希尔维娅,你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你是夏娃、你是母亲、妹妹、情人、朋友、天使、撒旦、地球、家……对了,就是这种感觉:家!”——Nick Cave和费里尼对女性的崇拜如出一辙,对的爱情是活化经验的催化剂,所有看似徒劳的历史,都在为这一刻的厚积薄发而小心绸缪着。

舞台上的变革者

影片过半,Nick Cave开着他的捷豹在布莱顿镇穿行。过程中,多名他的合作伙伴或者好友一一显形:演员雷·温斯通,歌手凯莉·米洛和前“坏种子”成员Blixa Bargeld。他们坐在Cave的车子里,和他闲扯着人生。凯莉·米洛曾和Nick Cave合作过温柔藏杀意的畅销金曲《野玫瑰长在何方》,他们聊起台前幕后,默契更添:“舞台是可以令你变革的地方。”就像Nick Cave之前和心理医生谈起人权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女歌手妮娜·西蒙一次让他难忘的演出那样:“她那杀气腾腾的眼神直接把观众瞪服了。她把嘴里的口香糖粘在了钢琴下方。紧接着,她整个身子扑到了钢琴键盘上,开始了惊涛骇浪、风驰电掣的演奏。这样的演出是具有变革性的。”然而,看过Nick Cave演出的人都知道,这种舞台上的俘虏力与变革性,也完全应验在了他自己身上。

近几年来,银幕上不乏摇滚乐传奇人物的纪录电影,但《地球两万日》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 Nick Cave的神秘并未在影片映毕后被解开。一个半小时的蒙太奇、音乐、话语,反倒展现出Nick Cave更令人产生疑惑的复杂性,纪录片的确不应该是只是档案记述,就像Nick Cave的那些记忆档案,当然仅是一个天才根源的冰山一角。

地球两万天20,000 Days on Earth(2014)

又名:地球两万日

上映日期:2014-09-17(美国)片长:95分钟

主演:Blixa Bargeld 苏茜·比克 Arthur Cav 

导演:Iain Forsyth Jane Pollard 编剧:尼克·凯夫 Nick Cave/Iain Fors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