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姜武、郭涛、金士杰、董永,这几个谁都得承认有演技,成熟演员吧?都凑在这个电影里,戏份还不少。结果电影看起来就像路边摊不成熟的厨子用煤气罐大火做快抄,看着又颠勺、又油爆的,噼里啪啦很热闹,实际上菜都没熟,夹生的。不知道导演为什么那么着急,每个角色都只给出了“人设”,但是却并不立体,很难让观众共情。

可见一个电影的核心是导演,在好的演员,再成熟的演员给出再多的素材,剪辑师一通乱剪,观众最终看到什么样子的电影,完全不是演员能控制的。

举个直观的例子。金士杰演一个变态老大,那应该是他的舒适圈。属于怎么演都不会出错的地步。金世杰曾经在电视剧《不完美的她》里面演过一个变态老头,一出场就让观众产生生理性厌恶。

但是,在《三叉戟》里面,明明很重要的一个反派,演员也在企图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行为逻辑。但是,最终观众看了之后,就只有一种“喔”的感觉。不痛不痒。
还有老哥仨最初始走入故事主线的原因。黄志忠的角色大背头,到年底就退休,姜武和郭涛也是差不多。电视剧版本里设置了一个他们仨共同的老兄弟在退休前最后一天上班的时候被害,三个人想自己抓住凶手,所以走进主线剧情。这是编剧技巧里很典型的在初始阶段,因为偶然因素出现主要矛盾。后续发展是基于角色性格和行为逻辑展开。三个人是具备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这个案子,所以后面才会不顾高龄而在追凶中拼命。
而电影里,把大背头设置为主线剧情展开的推手。因为他想调查自己弟弟,另一个警察早年牺牲的隐藏原因。但是,姜武和郭涛的入局就显得理由不足,他们马上退休了,没有理由局长一劝说就参与,还要积极参与。后面导演和编剧为了能让姜武和郭涛有充分的破案“主动性”,又安排小青出手伤害两个人的家人。
这种设置是对三个主角的形象有很大的伤害,明明是出于公心,出于职业操守的事情,非要把个人恩怨掺杂进来。这是对三个主角所代表的职业的侮辱。难道导演和编剧不相信,我们的公安人员即便快退休了,也可以为了案子拼命嘛?电影立意高度不够。对不起原著。
本来以为光看这几个人凑在一起随便演演都好看的。结果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