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针对的不是全部,是大多数。
从前,人人都一样拼命努力,天赋便成了你的优势,而现在,这个有些隐藏着涣散慵懒气息的时代,努力便以可以成为你的噱头。
对于娱乐艺术,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力是进入一个娱乐艺术领域的基本条件。但现在我真的有时会开始疑问,现在还有没有一个的标准或门槛?是否过分忽略了专业素养呢?
不难发现,影视演员都去涉猎喜剧或是歌坛了,“喜剧人”都去拍戏了,有所谓“颜值”的就都给捧成新星了,歌手开始主持了,主持人开始出唱片了,网红开始直播刷脸捞金了,作家变身为导演了,上映电影都是小说改编的了,还有很多很多…这个跨界群体比重还在不断扩大。
这种行为的确是可敬的,毕竟跨界不容易。但我总觉得更多的会是弄巧成拙了。如今出现这种蜂拥而至的情形让我开始担心以后的娱乐、艺术还能够继续向上走吗?(杞人忧天脸…)
不仅如此,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大多是买的国外版权,院线影片实时更新但经典之作却是寥寥无几,倾注心血有质量的音乐专辑越来越少,冷笑话低笑点的相声小品,耐人反复回味的影片少之更少。
乐坛好像头也不回的大步迈向改编风潮,对此我持批判态度,改编会给一首乐曲注入新的生命力,结合现代音乐的风格变化,也可以更好的体现难度和水准。相对于此来说,新歌创作的推动是否显得有些薄弱?更令人担心的是,口水歌层出不穷,甚至许多伪民谣居然开始占领高地?!电视剧的多数题材再二再三的深陷在“家庭伦理”中,综艺节目很多开始请当红艺人带娃耍宝去赚收视率,在日趋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上,是否过多投入商业影片过分迎合大众口味?对于这些年的多数电影我只想沿用“口水作品”来概括,有些甚至更差!再者,我发现无论经典与否,小说亦或散文,都在被疯狂的挖出改编开拍,这点是好是坏我也保持批判态度,毕竟原著党是一部分比例,正所谓众口难调~
跨界喜剧这节目,刨去作品,大批明星的加入触到了我的点。相声小品曲艺这类,对我个人而言,真的可以用“先生”一词表达。现在的多数相声小品,千篇一律的煽情结尾,用到尴尬的网络用语…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却貌似成了所有作品的选择。反映社会发人深思的寓意是好,可是这类作品的走向是否过于疯狂?是否有种走捷径的感受?至少最近看完这些节目的我不太能笑出来了。所谓隔行如隔山,很多演员明星的加入总给我一种“不够尊重”的感受。喜剧天赋不是人人都有,有些明星的表演真的让我犯了尴尬症。
你有没有过在各种视频网站的最新人气推荐上,却许久找不到一部有兴趣去点开,最后去搜索一栏打入“经典”二字的经历?我是有的。更有感触的是很多影片评分不再专业,音乐排行不再入耳,入围名单不再服众…
在又一个“换代”的关键时期,令你佩服和喜爱的人还有哪些?那股献身艺术投入身心的清流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尊重重视?现在的艺人、明星、演员成了三种人群,不得不说,这很讽刺。艺术家、音乐人之类的身份,在我看来,都有种份量,而这个份量来自于他们,在做在真正的艺术,在专业领域做到能够服众有口碑有作品。从而再跨界,才能至少让我觉得是个新挑战。然而现在来看,这个圈子并没有这样,也引起了我的这些想法。

喜剧总动员 第一季(2016)

主演:郭德纲 吴秀波 刘涛 沈腾 李晨 岳云鹏 陈赫 贾玲 蒋欣 

导演:浙江卫视 编剧:不二文化/欢乐传媒/中和传媒

喜剧总动员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