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看过《戏剧人生》,只看过一次,但是却深深地映在脑海里,此后也再没重播过。有了网络后,网上也从来没搜到过这部剧的视频。最近终于搜到了,于是一口气重新看完。片源好像是录像带转的,不太清晰,但是片子本身非常精彩。
记忆中这部戏给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女主角。女主角是朱琳,不用多说,真的是集美貌与气质于一身,在剧中,她是一位才华横溢,又抵抗住金钱和眼前利益诱惑的年轻艺术家。男主角是王刚,百度了下,是哈尔滨话剧团的,当时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帅非常帅非常帅,忠于自己对艺术的理想,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而性格又非常潇洒和不羁。我一直想重看这部剧的一大原因就是,我的印象中,男女主角之间有非常深刻的感情,彼此深深倾慕,在对艺术的热爱的大前提下,两个人之间的爱美好而高贵。而且竟然还有这样镜头的回忆:在机场,男主劝女主不要走,女主最后十分感动,跪在地上,头靠在坐在椅子上的男主的膝上。还有女二号亚辉缝戏服的场景。
重看这剧,发现十分诡异的是我脑补得真心厉害。男女主角之间超纯洁,只有男主的前女友信誓旦旦地说:以女性的直觉看他两有一腿。然而表现出来都是纯洁的师生和友谊关系。另外,这剧的剪辑有严重问题,情节上前言不搭后语,本来应该交代的跳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拿出来交代。
可是我还是好想男女主角之间有什么啊!现在这样真的让我好不甘心!!!难道童年记忆如此地不靠谱吗?我当时可是为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深深感动过啊。
这部剧的角色都十分面熟,应该都陆续拍过不少戏,除了男主。男主百度都百度不出什么资料,估计和剧里的角色一样,是一个十分投入话剧事业的话剧演员,对拍电视电影不太感冒。而这剧所有角色演技都十分赞,比起现在的粗制滥造,这部剧就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现在的剧,只要会说话,长的好,就可以拼凑出一部戏了。
男主有几段表现他自身理想、痛苦、对事业深厚感情的戏,有一段就是在庆祝话剧院生日晚会上的朗诵:将进酒。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朗诵。男主估计就是在演他自己吧!
在改革开放进入到痛苦的90年代,确实有很多人追求金钱、利益,而很少人走进剧院看话剧,甚至话剧团搞起了三产。不过男主说,虽然现在的情况如此,但以后,人们肯定会越来越多地走进话剧院,现在作为艺术家就要努力和坚持。男主果然预言对了,现在的话剧表演十分火热,好的节目一票难求。
女主的妹妹和姜波是我始终没看明白的角色。女主妹妹一直没说她出了什么事,包括她为什么被抓起来也没交代。我之前还以为她是被人骗色怀孕什么的,现在看来还真的是走私犯罪了。如果她活在现在这个年代,也许就不会走上这条路了。
姜波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本来感觉都和父亲改善关系了,也主动去演哈姆雷特,如果演得好,不是他证明自己和成功的机会吗,他为什么会突然出国。就算要出国,等戏演完了再出去,或者提前说不行吗,非要演出当天不告而别。这个人的责任感在哪里?还是说,剧中就要表现出他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
我很欣赏姜显,也许他的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但是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付出自己一生的人。他朗诵李白的诗歌也是因为他这个人和李白颇有相似之处,才华横溢,不为五斗米折腰,放浪不羁。
最后结局算是男主挂了吗?否则怎么会莫名地,小王跑去男主房间看他空房间?男主平时的药莫非是治疗绝症的药?我小时候好像脑补过,本来男女主迫于社会压力不能在一起,因为男主病了所以两个人毅然决定在一起了……
这种既视感是肿么回事???
好想给编剧或导演写信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