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d9wm.html 转载请注明。

最近事情比較多,思緒雜亂,一直想全部寫出來好好安心做事情。剛好借著電影《New in Town》(初來乍到/緣份初到埗)一下子全部說完了事。

電影《New in Town》(初來乍到/緣份初到埗)是由Renée Zellweger主演的。她是誰呢?如果提到《Bridget Jones's Diary》(BJ單身日記)及續集的主角,我想大家也許能回想起來了吧。這部電影講的是Renée本是一大公司高管之一,被派到明尼蘇達州(似乎《Twilight》也是發生在這個州)管理一個效益不盡人意的工廠。邁阿密的金領到了冰天雪地的偏遠地區,生活、交際、管理……一切都困難重重障礙多多。幾經磨難后,適應了生活、邂逅了愛情、熱絡了交際,管理更是如魚得水。可此時卻被上司告知工廠效益太差,責令立即關閉。Renée在與董事會協商失敗之后,突然發現一個商機,于是秉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原則,盤活了廠子,贏得了尊重。事情總不是那么順心如意,上司又覺得既然那么賺錢,干脆秉著“殺雞取卵”的念頭賣掉了事,甩了包袱還得錢,多好的事。工廠員工正在沮喪之際,Renée出現了,她找了VC,買下了廠并收獲了愛情,成為獨立的CEO。到此,影院開燈謝幕。

個人認為,只從電影出發,片子一般,題材不新穎也不深入,從IMDB的分數便可知一二,感覺是目前金融危機的應景之作;只從主角出發,Renée的笑容是我喜歡的類型,單純可愛,從《BJ單身日記》到《初來乍到》,笑容十幾年如一日。
電影的不深入反而讓我可以想的很多,剛好把我最近看的一些內容聯系起來。我從經濟和工作兩大方面分開來談吧,重在后者。因部分內容超出本人知識范圍,雜談亂語之外,羅列網摘其中,也希望能讓讀者略有所思。

為了節省時間,我簡要列舉關鍵詞如下:
奧巴馬 兩萬億 可恥 實業 酒店業 M型消費結構
自我選擇 環境 處事 暴雪與迷信人性
裁員顧問 香港就業 個人差距



花開兩朵,先表一枝。先談經濟。其實我沒學過經濟,暫且讓我浮光掠影一下。電影中的寒冬以及工廠的效益,我覺得都暗示著目前的經濟狀況。如果談經濟,少不了目前的金融海嘯;談到金融海嘯,少不了我們始作俑者的美國;談到美國,少不了全球矚目混血總統奧巴馬。

我不關心政治,不僅如此,我還刻意的不去關心政治。所以我的看法有些怪異。從最開始轟轟烈烈的美國總統競選,我就覺得奇怪,為什么大家如此關心美國的選舉?而且是次選舉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往屆選舉。是多了種有色人種的緣故么?全球都在關心,那種關心遠遠勝于自己國家的選舉。如果你一向喜歡關心時政,鐘愛研究證據,那么對競選的關注就“make sense”;如果僅僅因為好看而關注,那就讓我匪夷所思了,就好象有個大家庭要生個孩子,其他家的家長以及孩子都去關心:你家孩子怎么樣了?是男是女啊?是白是黑啊?多久可以出生啊?……那種關切讓我覺得不亞于那個生孩子的家庭,甚至更勝一籌。不過得承認,美國的選舉是精彩過其他大多數國家。貌似從這個角度出發,因為好看去關注也是“make sense”的。我還是寧愿去關注奧巴馬他弟弟。

前段時,周圍的人如朝圣般傳看著我們的奧巴馬總統那激動人心的演說。我忍住耐心聽完,卻感覺和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沒有什么兩樣。我絲毫不激動。第一,覺得沒有馬丁路德金說的精彩,第二,演講當中有一句名言:“Yes, we can!”這句話的確能激起一時的斗志、增強片刻的信心,可面對著實際的金融危機,我更關注的卻是他如何去處理這堆爛攤子。我不懷疑他的能力,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身處這樣一個麻煩的環境,想上臺后為民眾交份滿意的答卷,真的很難。

從網上消息和博客可以看到,奧巴馬式改革,一開口就要了兩萬億美元,“恢復”代替“救贖”,“市場”代替“機構”。演說因民眾產生共鳴可以熱血沸騰,方案卻因市場認為缺乏細節和新意,公布當天,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4.9%至827點,為奧巴馬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的最大跌幅。

前美聯儲經濟學家張霄嶺說,“蓋特納的計劃,其本質還是想通過把堵塞銀行信貸流動的東西清除掉,讓信貸能夠重新流通。”因此這兩個核心“一萬億”內容:一是成立一個“公共—私人投資基金”,由政府與私人部門合作,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二是財政部與美聯儲合作,對消費和商業信貸借貸大力支持。英國《經濟學人》評論,“保爾森是用火箭炮,蓋特納一上來就用了核武器。”而“核武器”的“鈾資源”便來自即將巨量發行的美國國債。這些國債的主要買家,正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投資者。

目前政治局勢其實很復雜,我不懂也不會去分析。民眾其實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腰包。所以本人對奧巴馬因華爾街在接受巨額聯邦資助情況下仍然派出180億美元獎金做出“可恥”兩字評價時,覺得大快朵頤。可轉念一想,華爾街老板們說的也沒錯,“為了留住好的高管,我們必須按市場價格付工錢(潛台詞就是高薪)。如果我們不給那麼多錢,我們只能雇二流的高管,那我們會虧得更多。”奧巴馬代表的政府和華爾街代表的市場,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看那種方法更快的能走出冰窖。




這些大局勢,其實與我們個人相關性并不大,看看聊聊也就過去了。最讓老百姓關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問題。我這里只談我個人的想法。

性格與分析決定,我會選擇實業與酒店方面的工作。我傾向于我從事的東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是生活中必須的服務。生活離不開水、電、衣、食、住、行,那么與此相關的行業我比較傾向。純電腦行業的我就不太傾向,雖然可能我畢業后工作還是要從其開始,但一定是只從其開始。

巴菲特說過:“我喜歡的是那種根本不需要怎麼管理就能掙很多錢的行業。他們才是我想投資的那種行業。”他堅信他所投資的企業和產業在未來長期內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巴菲特的產業分析經驗表明,主業長期穩定的企業往往盈利能力最強,而企業的主業之所以長期穩定,根本原因在於其所在的產業具有長期穩定性。而那些經常發生重大變化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等,巴菲特則從不投資。

我的看法與他類似。我之前從不知道他有這樣的看法,我不敢高攀說英雄所見略同,但是與他想法類似(不是完全一樣),我深感榮幸。有人覺得金融危機,為什么我對酒店管理就情有獨鐘,而且我甚至還有去法國意大利學做料理的想法。后者不談,前者可以簡單說說。酒店的運營一定會受到金融風暴的波及,但是不盡然。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M型的消費結構體系,一般酒店會隨經濟波動而波動,而是高端酒店則保持基本穩定。裁員是肯定有的,那是因為目前無法擴展版圖,大環境會影響其業績,但是遠遠不會傷到如同投資銀行或房地產公司那般。一時的傷筋動骨影響不了長遠的大鵬展翅。

拿酒店業來說,我個人說沒用,引用別人的話看看吧。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執行總裁葉海華說:“我們確實看到一些旅游者在安排出行機會時削減住宿開支的現像,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高端酒店品牌的消費者也相對固定和穩定。”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集團大中華區市場銷售總監Wendy黃女士說:“我們留意到,金融風暴對知名五星級品牌的忠實高端客戶的入住率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喜達屋旗下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在過去幾個月中的入住率並沒有明顯下滑,相比上年同期仍有增長。”而且半島酒店集團行政總裁郭敬文先生胸有成竹地說:“雖然金融風波導致了整個旅游及酒店行業預期經營目標的下滑。但與其他酒店集團不同,我們看到的是新設酒店未來50年,甚至更遠時間內的投資回報。”

簡單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錢人總是不會少,窮人也是。瞄準最高端去掙錢,或者瞄準最低端去掙錢,錢都不會少。《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出了不少期月進百萬或更多的店家,有的就只買平價的蛋糕、面包、四神湯和蔥油餅,你看看就知道,敢說買的人少么?



上面講的是外在的方向與環境。其實這些還不是我應該集中注意力學習的。因為每個人都無法改變大環境和大方向,但是每個人可以改變自己。當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己的最優時,整個社會也能實現一定程度的優化。Mechanism Design Theory(機制設計理論)之所以能得到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自然有其一定的社會應用價值所在。

正如《New in Town》里面,你改變不了城鎮居民的個性與習慣,那你要先學會適應,然后再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最后才能達到雙贏。先說說最近的事情吧。華為據說又有人跳樓了。華為做的如何,我不想談,他做的再好與再差,都不至于讓人去跳樓。因為,人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人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我在浸會大學讀書,授課型的同學現在又到了找工作的時間。我象一個局外人,看著他們的來來去去,進進出出,悲喜歡愁。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的孩子多數都有一定的家底,支持的起他們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哪怕面臨一時的失業。他們對方向的堅持是我喜歡的,可對方向如此不顧成本的堅持,我個人是做不到的。有的人寧肯幾個月都拿著還不夠吃穿的薪水,苦苦堅持著理想。華為的人可能更多是拿著足夠吃穿的薪水,苦苦堅持著在企業內的生存。我都做不到他們那么偉大,如果找不到我想要找的工作,我什么都會考慮去做;如果做的實在讓自己壓力大到要去跳樓,我寧肯辭職去找低薪水的工作。當然我會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無論找什么樣的工作,無論薪水高低,都要與我的理想相關,起碼保持一定的相關性與連續性。

80后90后的人們有不少牛人,比如最近的新闻人物吴季刚,也有很多人都經不起打擊和折磨。我總是能聽到無數的抱怨與糾結。其實很多我都經歷過。承認,我當時也許和他們一樣的反應。可現在我不是,那些在我現在看來真的是雞毛蒜皮。我不能接受,但我可以忍受,我甚至在故意用那些事情來培養和測試我的耐心。其實有些別人說的話雖然刺耳,其實也是對的;如果是錯的,那么你也可以學習到不同人處事的態度,從而鞭策自己。比如前兩天看到的這個視頻《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奇怪 (中文字幕) 》,看得很氣,辯論的不好,來賓也相當有敵意。可從中也知道,自己以后要小心不要犯類似的錯誤,更何況,有時你做的正確的行為還讓別人誤解,此時需要簡單又復雜的處事哲學。

處事是件難事,亦是件趣事。美國著名游戲公司暴雪娛樂有限公司為《星際爭霸II》申請注冊《STARCRAFT:GHOST》英文名稱為電子競技服務等項目的商標,結果遭駁回,理由是該名稱涉及宣揚封建迷信。 我想暴雪公司一定很抓狂。可你說你做的事情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憑什么說我注冊的英文商標中間有個Ghost就是迷信,你宣傳《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改編拍攝《西游記》就不迷信?可在中國就是不行,那么怎么辦?你退出中國市場?呵呵。。。傻子才會這么做。所以廣告學中有說過,“Think Globaly, Act Locally.”暴雪啊,您在中國學著慢慢走……

說的簡單做的難。其實自己也還有很多讓我覺得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我仍然會害怕,仍然會怯場,可畢竟我在一步步成長。我突然想到浙江臺州國清寺裡的三聖堂里的一段小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你且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再看他。”

正因為我在意這些東西,我就對那種揭示或者暗示人性的電影記憶很深刻。電影《鋼琴家》中,我為主人公因為飢餓而不時蠕動的嘴角和他緊緊抱著的一桶水果罐頭感到無比心痛,當他被蘇聯人救出來的那一剎那被問到為什麼穿了納粹的軍裝,我為他那兩個字“我冷”而痛哭流涕。人的心靈其實就這樣在被一點一點的凈化。凈化后的人們就會變的簡單,你也自然能理解為什么《美國偶像》中那些人被一句簡單 “Welcome to Season Eight. You are through.”而激動的手舞足蹈。來自心底的感動與瘋狂正是人的可愛之處。而說回到現在的實際生活,工作有升有降,裁員必不可少。所以早前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職業:裁員咨詢顧問。當然這個職業還有個聽上去不那麼可怕的稱呼——職業生涯轉換顧問。Yahoo!公司的“溫柔一刀”裁員策略獲得多數外界媒體的肯定,我想這個職位功不可沒。這也是人性關懷的一種體現哦。

除了內在的修身養性,外在的歷練也必不可少。每個內地的學生來到香港,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所謂的“香港文化”,什么是香港文化?我說不上來。可從我與學校高層領導一起開會時,就明顯能感到我與香港文化,與香港精英人士的差距。簡單的說,英語聽說讀寫、粵語辯論、公關禮儀、談吐技巧、做事的周全與縝密等等,這些都是差距非常大。

高層開會,我聽過好幾次了。也許我聽過的還不夠高層,也不夠全面。但是可以說,他們開會,英語用的非常之頻繁。雖然是粵語會議,但是每句話里蹦出三、四個單詞不足為奇,有的人說不順時,甚至整句整段的全部說英文。不要以為你在課堂上聽得懂老師講課你就能跟上開會的節奏。開會是需要討論的,你英語不好根本摻乎不進去,如果粵語再不好,真的就……學校是友好,還能普通話來往,真正在社會里,需要的還是粵語。我個人覺得很難撼動這個地位,不管你收回香港幾十年。在香港,大公司大機構的官方文件一定是英文,交流多數是英文,輔之粵語或者粵語英文夾雜,生活中的交流多是粵語。你可以不屑于這種交流方式,但是這是事實。普通話只能算加分。我們在小學都知道加分題的作用吧。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就收尾吧。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是我在開會時他們談到的事情,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在酒店業,我們都知道一定會有個酒店住房率的概念,那么酒店住房率的高低影響著酒店房間租金的價格。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住房率是80%以上、 60-80%、40-60%、40%以下,你的酒店租金價格應該怎么波動呢?是最高波動幅度在10%、15%、20%、25%這樣的等差數列么?還是 10%、15%、25%、40%這樣差為等差數列么?還是其他的什么不規律組合?依據何在?如果我告訴你,香港的酒店業,一般住房率到6成就能回收成本,8成就可以賺不少錢了,一般情況是住房率6-8成算不錯,香港酒店平均住房率不到8成。你有了上述數據后,又來怎么處理一個合理的波動比率出來呢?

酒店管理其實還是挺有趣的。

初来乍到New in Town(2009)

又名:娇娇女上司 / 缘份初到步 / 小镇新人

上映日期:2009-01-30片长:97分钟

主演:蕾妮·齐薇格 小哈里·康尼克 希博汗·法隆 J·K·西蒙斯 

导演:乔纳斯·埃莫 编剧:Ken Rance/C. Jay C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