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生满铜锈的次等机器,同样有一个光鲜夺目的优等机器在身旁做对比,同样超水平发挥了次等品的功能,让所有人认识到所谓低人一等的小人物往往有着高人一等的心灵和勇气……有时候我觉得《赛车总动员2》和《机器人总动员》的主题真的很像。

但是,同样有些憨傻的板牙和瓦力,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板牙仅只停留在娱乐的层面,而瓦力却给人带来同情、温馨、真诚、感动这些复杂的情感,可以说赛车中“板牙”远远不及“机器人”中的瓦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瓦力的憨傻是一种单纯,它不曾为自己的低等有任何的自卑和彷徨。而板牙的憨傻则是一种消遣,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仿佛都惹人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却又想不出究竟哪里可笑。瓦力的憨傻最终转化成了追求爱情的执着,以及一种不畏任何险阻的勇气。而板牙的憨傻最终只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灵光一现所打破,身为低等破旧汽车的它还被莫名其妙地装上了各种高档武器——如果一个低等机器最终是靠装备了高等武器和设备取得了胜利和认同,那么它还能代表低等机器这个“阶级”的能力与价值么?

瓦力的魅力说到底来自于一种悲剧的深沉感。它首先是无知的,它不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终日不休、永不截止的劳作究竟为了什么,它只能按照人类设定好的程序去漫无目的地工作;其次,它还特别无助,它无法战胜地球上的沙尘暴,更被外星飞船吓得缩成一团差点被烧伤。但就是这样一个无知无助、斑驳陆离的机器人,却又总能自娱自乐,充满乐观情绪——它自己饶有兴致地搞起了零件收藏,还对偶然发现的小草大加珍爱。所以观众对这样一个单纯得可爱的人物,出现在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中,是充满怜悯的。它的无知、无助仿佛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与此同时它的单纯、可爱又在这首悲情的乐曲中自己增添了几点亮丽的音色,总的来说这种悲剧情怀是相当深沉和丰满的。

板牙就完全不同了。它也无知,不知道芥末是什么味道的,把一大团芥末当成冰淇凌那样吃下去;只不过,它的这种无知只是知识层面的,并不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层面的。它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它有朋友、有想法、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换句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板牙下次就不会去吃芥末了,它也就不会再显得这样无知了,但是瓦力连这样的堑都无法吃到。它的身上没有任何悲剧色彩,反倒是充斥着小丑般搞怪的喜剧色彩。

板牙与瓦力的差别,就在于喜剧感与悲剧感的差别上。而人们虽然对喜剧和悲剧都会热爱,但往往对悲剧印象更深。因为悲剧总是比喜剧让人得到的思考更多一些。

除此以外,我还感到《赛车总动员2》的对白太过“啰嗦”了。这种“啰嗦”不只表现于电视台在对播博士、意大利赛车和板牙时候那段冗长而无太多意义的调侃上,更表现在能展示影片主题的重量级发言上。其实,有些话不说出来,比说出来要好得多。

这部影片有两个想表达的主题:一个是朋友之情,另一个是低等机器也能有自己的价值。影片不遗余力地靠主人公的重量级发言,来直白地陈述这两个主题,生怕观众看不到。其实,对于朋友之情这样的煽情主题来说,靠麦坤或者板牙的嘴说一说还无妨;但对于低等机器也能有自己的价值这种社会性主题来说,不点破而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可能效果更好。影片中,板牙在被恶徒们包围的时候曾大声说,即使是被唾弃的车型,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哪怕你变得非常有钱,也不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我认为这种发言,实际上降低了影片的智商,有些时候保留一些让观众自己思考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之下,《机器人总动员》也有两个想表达的主题:一个是超越等级的爱情,另一个是环保。影片通过重量级发言揭示了环保和回归地球家园的重要意义,却对超越等级的爱情这个主题保持了相对朦胧和循序渐进的表现方式,留给观众无限遐想的空间。

赛车总动员2Cars 2(2011)

又名:3D反斗车王2(港) / Cars2:世界大赛(台) / 汽车总动员2 / 飞车正传2 / 小汽车的故事2

上映日期:2011-08-24(中国大陆)/2011-06-24(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欧文·威尔逊 王牌接线员拉里 迈克尔·凯恩 艾米莉·莫迪默 

导演:约翰·拉塞特 布拉德·刘易斯 编剧:约翰·拉塞特 John Lasseter/布拉德·刘易斯 Brad Lewis/丹·福格尔曼 Dan Fogelman/本·奎因 Ben Queen

赛车总动员2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