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要让观众觉得:狮子吃斑马可怕,而吃牛排和鱼就完全没问题?斑马是狮子的好朋友,可是鱼儿也很可爱啊,为什么要吃鱼鱼?……
当电影制作者使这些人格化美国化的动画形象在银幕上跳来跳去,表达爱与自由的主题时,应该认识到:他们编的故事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用知乎er的话说,处处都是细思极恐。编剧们应该知道现实中狮子会吃掉斑马,狐狸会吃掉兔子,玩具坏了会被丢弃,更别说香肠了。动物世界,乃至人类社会本来就弱肉强食,但为什么这些完全经不起推敲,被粉饰过的,选择性失忆的,虚假故事仍成为了传达人类社会最美好品质的媒介?
任何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这当然没错,但好莱坞错就错在自己的精神分裂,道德双标:
把四个动物主角拉到“人”的高度,把其它的小鱼小虾踩到“物”的高度,“人”在舞台上演绎着喜怒哀乐,吹嘘着自由博爱,“物”的死活却无人问津。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狮子捕捉猎物是天性,但影片中,这样的天性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人性”,于是,逻辑矛盾便不可避免: 被动物园的同伴称为“大猫”的狮子只吃肉排,回归野外,恢复部分野性的它开始捕捉自己原先的同伴斑马,后来它还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学会了吃鱼肉充饥。设定食肉动物与其猎物是朋友,狮子捕猎被定义为不道德,但吃鱼肉和肉排就被允许。难道鱼不算生命?肉排又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另外我想说,如果是我,我不希望成为一只斑马或长颈鹿,生活在动物园里。可看来《马达加斯加》里的动物们在动物园生活得相当惬意:它们在“监牢”里表演,做马戏,赢得观众的喝彩,并引以为傲; 影片的最后,主角动物们满心欢喜地踏上返程的轮船,又将回到那个衣食无忧的“监狱”。(不讨论续集剧情)这,又是在传递什么价值观?
这样说来,四只企鹅倒是最具有反抗精神,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角色。
另外,好莱坞动画电影自然都有卖萌耍宝的桥段,但马达加斯加相关桥段却使我觉得它们愚蠢做作,令人厌恶。大概是他们不够可爱。



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2005)

又名:荒失失奇兵(港)

上映日期:2005-07-15(中国大陆)/2005-05-27(美国)片长:86分钟

主演:本·斯蒂勒 克里斯·洛克 大卫·休默 贾达·萍克特·史密斯 

导演:埃里克·达尼尔 汤姆·麦格拉思 编剧:Mark Burton/Billy Frolick/埃里克·达尼尔 Eric Darnell/汤姆·麦格拉思 Tom McGrath

马达加斯加的影评

记录
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