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短暂而快乐的友谊,一双默默地噙着泪花的眼睛,一场没有说出再见的别离,一个一生铭记的清晨。
这个片子,最好地方就在于平铺直叙,真实地记录着生活本来的样子,而真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即使是圣人,也不会自带光环;
即使是英雄,也不必光辉伟岸;
即使是小人,也不都猥琐如鼠。
他们都是如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只是在面对选择时,他们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加尔默罗会修道院里,只要没有空袭的警报声,孩子们就能快乐地学习和玩耍。课间有两种游戏,一种是踩着高跷互相撞,看谁先从高跷上掉下来,这个我小得时候也玩过——用两个铁锹当高跷;一种是现在很火的撕名牌,只是法国小绅士们背后系得是丝带。
波奈太俊秀了,微微显得有点“娘”,又是新人,所以刚到这里时老被欺负,就连矮波奈半头的小正太康坦也敢欺负他。一听康坦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高智商、带点自负的人,再加上是个富二代,自然得走高冷路线,看人一般用鼻孔。不过,波奈是犹太人,在数学、文学、音乐方面可以轻而易举地碾压同龄人,包括康坦。所以,康坦和波奈最终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十二三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漂亮的钢琴老师有些心动,对禁书中的描述充满了好奇,但毕竟还是懵懵懂懂,一个还在尿床的小孩读着关于情欲的描述,另一个听着听着就倒头睡着了。这有点像《美国往事》中,小派想用一块蛋糕哄佩吉上床,却在佩吉家门口等佩吉洗澡的工夫,一口一口地把它吃光了。所以,孩子们的世界纯真得让人羡慕。
作为两个不同宗教的人,让神父对“异教徒”的尊重也让人感动。做完弥撒,为了不让人怀疑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波奈主动跪上前领用圣体,让神父微微一愣,绕开波奈把圣体放入旁边的康坦口中。让神父知道波奈是被迫的,也知道波奈对信仰的虔诚,所以他不愿让波奈蒙羞,也不愿让圣体蒙羞。
直到影片最后让神父和犹太人被带走时,都没有激烈的肢体冲突,但不同的人性却在最后的几分钟一一呈现,或伟大,或卑鄙,或纯洁,或猥琐。
下三烂的伙夫约瑟夫为了报复而向德国人举报,让人痛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将他暴打一顿。但修女护士用无情的眼神出卖内居时,却让人心底凉凉的,说不出话来。
最伟大的,毫无疑问是让神父。可是他都不是电影的主角,没有几个正面的镜头,甚至都有点看不清他的样子。
孩子们是天真的,他们只知道犹太人和自己有些不同,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犹太人和让神父会被带向哪里。在孩子们的注视下,让神父和三个犹太人被带走了。
他们从容地走过,让祖父转身与孩子们告别。
“再见,神父。”
“再见,孩子们,回头见。”
康坦愣愣地望着波奈,说不出话来,眼睛里慢慢溢出了泪水;波奈跨出门口时,回头望着康坦,不像是要说再见,而是要安慰康坦别难过。

再见,孩子们Au revoir les enfants(1987)

又名:再见童年 / 孩子们,再见 / 童年再见 / Goodbye, Children / Kinder

上映日期:1987-10-07片长:104分钟

主演:加斯帕·曼尼斯 拉斐尔·费伊特 弗朗辛·拉塞特 斯坦尼斯拉斯 

导演:路易·马勒 编剧:路易·马勒 Louis Malle

再见,孩子们的影评

cibula
cibula • 再见